第一眼看到它,是在公司楼下的停车场。天刚下过雨,路面反着橘黄灯光,一辆暗夜紫色的小车安静地停在角落。车顶有个并不突兀的小凸起,雨滴顺着流线淌下,这是激光雷达藏在外形里的“破绽”,也像是在无声昭告:这不是一台普通的中国电动车。其实,这台车早在慕尼黑车展上已经让欧洲媒体炸了锅—— 零跑B10,国内9.98万起,欧洲售价2.9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5万左右。有人不禁怀疑:“这10万和25万之间,究竟藏了多少暗箱?”
换个角度想,你如果是家里通勤+偶尔露营的“全能型选手”,身价不一定高,需求却不一定低。这样一台低价车,到底除了便宜,还有多少真正“卷”的东西?
我拿的是2025款600激光雷达版(12.98万)。一周下来,发现这货其实在各项体验上都让人有些错愕。10万的价格,堆出30万级别的用料和科技,国内的性价比之卷,到了欧洲直接变高端——说实话,以前只在展厅玻璃窗里见过这种事。
开门见山,先别聊参数,聊聊车外形。细看B10,没有为了溜背而“牺牲空间”,脑补下国产网红电车自我感动地压榨后排,坐一趟头都碰顶。B10却很克制,车顶笔直,后排空间实打实;前脸是封闭式格栅,看起来冷淡,实际风阻降低省电,贯穿灯不只是好看,晚上跟车时候辨识度拉满,还能减少追尾概率。激光雷达像浑然天成,查了下资料,竟然是禾赛科技128线雷达,精度和探测距离甩同级车一条街,不愧是让我那天夜路“自信进库”的底气。隐藏式门把手和刀锋轮毂混着点赛博感和实用主义,门把手弹出速度让我怀疑设计师是否得了强迫症:迟一秒都嫌慢。暗夜紫的漆面,阳光下金属光泽,阴天变成哑光紫灰,一个颜色多种人格,难怪同事老问是不是高定喷漆,“其实就原厂,洗车间隔能拉长到两周,勤奋的我得以偷懒。”
车不大——4515mm车长,2735mm轴距,但空间设计是种魔法。空间利用率高达87.4%,我180cm,后排能摁出两拳半距离,爸妈坐进去不叫苦叫累,对孩子和老人都宽容。环保竹炭纤维座椅没有任何化工气味,小孩鼻炎患者感恩流泪。副驾的“百变拓展坞”,6个扩展孔随便插:折叠桌板临时成了办公桌,堵车时我居然能把方案提前改完,不用熬夜把头发送给新时代。桌板的承重,15.6寸笔记本直接扔上去,终于告别了膝盖当桌板的苦日子。后备箱常规420L,三个28寸行李箱轻松装下,70L暗格专收充电线和救急杂七杂八,“家庭出游不丢三落四”,是对车主的最后温柔。露营摊平后排座,容积一口气扩展到1415L,带帐篷、烧烤架也不虚。以前出门像搬家,现在只像在带着一套可以移动的家。
聊聊科技配置,本以为十万级别就是能用就行。这台B10给了我一个暴击。14.6英寸2.5K中控屏就像小号iPad,顶着太阳也不反光。高通8295P芯片处理效率可比我家旧平板靠谱,导航、音乐、空调一起开,不卡顿、不会死机。再瞄准日常需求,语音系统吸入了通义千问和DeepSeek双AI,普通话、方言随你挑,上次用家乡话“导航豆腐花店”,两秒完成,无障碍,准确率高得让我以为语音助手进化了。AI还能跟小孩互动,孩子一句“天空为什么是蓝色”,语音助手比我还会说,还能生成文生图,给我画出“荷塘月色”,画质1080P,反应1.5秒。孩子沉迷AI,手机都不碰,家长变相省钱。
21扬声器音响用柏林之声同款单元,音质不带敷衍,小型音乐厅既视感,开长途开着歌,疲劳感都变成背景音。以前对音响没太大执念,被这个配置“教育”,现在出门习惯性打开BGM,“有钱人的快感原来就藏在毫不起眼的扬声器里”。
辅助驾驶是另一个让我“摆烂”的理由。NAP智能领航高速跟车非常克制,安全距离,主动偏离大货车路线,变道前不仅懂看镜,还能明白“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小区极窄车位,用记忆泊车,车学一遍,晚上光线再差都能停得比我自己准,±5cm精度,简直是新手之福音。家里人借车不再因为“停车困难”推脱。背后是激光雷达加高通8650芯片联手,风雨无阻,处理数据实现智能不拖泥带水。长途开下来,辅助驾驶帮我担大头疲劳,终于摆脱了把安全当苦力的悲哀。
动力和续航,一直是纯电车的老生常谈。160kW电机、240N·m,零百加速6.8秒,城市超车一脚,孩子在后排都不晕车。67.1kWh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CLTC 600km,市区通勤偏差不到8%,一周充一次电足够。长途380km一口气跑完,剩150km安全感,电量不是“跳崖式”掉落。快充30%-80%只要20分钟,一杯咖啡时间,补能就是种偷懒。家用慢充7kW,5.6小时满电,晚上插早上满,告别起床焦虑。底盘由玛莎拉蒂团队标定,前后轴荷50:50,过弯不晃,过减速带不颠,还有点“小豪华”的底气。麋鹿测试78km/h,同级里到顶了;噪音控制也好,长途没“汽油味儿”的燥。
对了,国内9.98万起的B10,到欧洲卖25万人民币,是不是有点“黑色幽默”?在欧洲高工薪人群眼里,这车的舒适、智能、辅助驾驶等一系列配置,放进竞争对手堆里也不见得输,价格贵的是“进口税、认证成本”,但也不完全。国产车在这两年像卷纸巾一样往上堆料,欧洲人看了后发现,车厂不是没技术,是愿不愿意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
话说回来,我们所谓的“科技卷王”,其实是“用技术普惠大众”罢了。以前一辆好车动辄三十万,智能辅助、激光雷达、高质音响都和你无关。现在拿12.98万买到曾经只属于高端的体验,多多少少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薅了资本主义的羊毛”。至于欧洲高价,你说那是市场策略、关税成本,还是本地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没法一锤定音。现实里,“价值”未必只看硬参数,还得算上观念、文化和用户需求。
最后,如果你也需要一台通勤+带娃+露营+偷懒的车,零跑B10值得亲自去摸、去开、去“调戏”一番。比如,语音助手能不能听懂你的小众方言?记忆泊车能不能拯救新手司机?底盘调校的韧性能不能在家门口烂路上撑住?这些体验,比数字、比参数更有说服力。毕竟,车和人一样,真正的价值是在日常琐事中活出来,而不是表格上长出来。你会为科技的普惠买单吗?或者,你觉得汽车到了什么价位才该拥有这些配置?不妨想想,下一个“价格歧视”故事,会不会发生在别的风口产品上。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