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买房自住,要么买宝马i3。如今宝马这车,价格已经跌到连发改委都要关心的地步,买它几乎成了社会性实验。17万块买宝马?两年前说这事儿分分钟被拉去做智商鉴定,现在的行情,你说你开宝马,邻居都得以为你在送外卖。
我一到4S店,场面宛如考公面试:销售小哥像见到救星似的,眼神里全是“哥你真有钱”与“哥你可别砍价”。宝马i3这款车,本来光荣地挂在35万的价签上,现在就像淘宝直播间里的断货清仓,区区18万就能领上“蓝天白云标”。我一度担心是不是买一辆送铁观音。然而,现实总能让人追悔当初没把钱存起来买茅台。
6.2秒破百、空气悬架、后驱,这些词听着就像家长吹娃一样,不管实际水平,反正得先自信。当年这些配置得让人花五十万,现在17万就能捡到,按说应该抢破头,对吧?但尴尬得很,卖得还不如隔壁的小酒馆煎饼。
我查了下数据,宝马i3近一年销量三万多,平均一月刚刚3000辆,还没特斯拉一个门店的薯条卖得快。5月销量只有2000多,连国产新能源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难不成大家买车都靠摇号么?显然不是,这里头有猫腻。
说白了,宝马也是被逼到绝路,降价这件事其实挺伤自尊的。你想啊,上半年宝马在中国掉了4.2%销量,欧美市场倒是在涨价喝香喝辣,只是中国顾客没那么好糊弄:你再涨价我还不买了呢,结果宝马8月份在中国销量直接腰斩。你说这是降维打击,其实更像是在自己脸上贴大奖券:愿者上钩,能钓一条是一条。
国产新能源这两年已经把“电比油便宜”印在门口,大街上理想、比亚迪、蔚来,开得比宝马还理直气壮。宝马这套有些“爷的青春结束了”的味道,曾经高高在上的BBA,如今在国产电动车面前跟李逵见了武松一样,不仅掉价,还容易挨刀。有人说宝马算急了,其实是真急:你都降价当国产车卖了,难不成宝马车主还自带笑脸迎宾?
你看我那位开理想ONE的朋友,已经飙了15万公里——电池没衰减几成,一年电费两千,油费三百,合计比我吃外卖都便宜。他说这车就算开十五万公里,最后送人都不心疼。我默默看着自己打不着火的老帕萨特,只想给电车老板磕头。“用车成本”这事吧,极少有传统车企能打得赢。于是宝马继续想走“质量取胜”的老路,奈何骗人是两厢子事,自己质量一出问题,打脸比跳水还痛快,最后也没个准头。
更讽刺的是,宝马在“降价”与“涨价”之间横跳——价格像股票一样,一天一个样。搞得我们这些打工人买车像买苹果期货,年年跌停也没人收购。销售小哥一边给我吹“底盘很稳”,一边自己稳不住:一降价怕毁牌子,一涨价怕没人理。宝马好像也得了股市分析师的毛病,拐点拐得挺专业,结果销量拐进事业单位了。
话说回来,宝马i3的“硬实力”其实不错,286匹马力,400牛米扭矩,破百6秒出头,在燃油车时代你非得买个3.0T xDrive才能拥有的速度,现在省下来三十万给丈母娘买套房都行。空气悬架配标,落地十八万你就能享受当年八十万豪车的待遇,宝马这一把操作让很多人心理活动像过山车:“香是不香,怕不是买到精装房里的地下室。”
但人这辈子买车,不靠数据靠嘴。你去试驾,过减速带那一刻,悬架软得像老板娘心情,你觉得宝马底盘还行。但续航这事就跟相亲一样,看着美好,实际到手那才见分晓。工信部标526公里,实际只能跑四百出头,达成率还算有八成。问题是国产电车现在都能干到五百七百公里,回头一琢磨,宝马还是披着狼皮的绵羊。
更拉胯的是车机。你坐上驾驶位,豪华双联屏光环加身,结果导航卡半天,语音只能帮你开空调。跟那些什么鸿蒙座舱、小鹏XNGP比,就像你爸用老人机跟小区大妈发视频。之前跟朋友一起试驾,他坐副驾驶能把屏幕砸碎,“这车机卡到怀疑人生,开回国产再也不想碰宝马。”你说一个卖几十万的牌子,车机用得像两块钱一月的会员,宝马是不是该拨点经费升级系统?
说到质量,宝马也不敢拍胸口保证。315晚会上,传动轴异响点名批评,46万车搞个塑料油底壳,减配得像大学食堂打菜分分钟要反复确认。你在评论区听车友现身说法:“我别克开了七年,十几万公里没掉链子,宝马开得我都快抑郁了。”这话听着好笑,实际真有点道理。大牌减配,等于自家狗咬主人。
再看看国产新势力,问界M9一个月卖十八万辆,按理说这数据相当于朋友圈转发鸡汤的次数。国产车不仅价格低,智能化还领先得吓人。宝马i3跟比亚迪汉EV、零跑C01一比,破百慢、续航短、车机掉队,智能化简直像90年代的山寨机。数据面前没情怀,年轻人也明白 “豪华品牌”是种心理安慰,更愿意“支持国货”,甚至吹国产车吹得比吹成绩还带劲。
我邻居张哥就是典型案例,原本憧憬宝马,结果一试比亚迪汉EV,自动变道、车机可玩原神,回头看宝马,两眼一黑,感觉买来就是给自己装点面子。宝马电车明明动力底盘都还行,可惜智能化这课像小学生写作业,总是“差一分及格”。现在买车,续航、智能化、自动驾驶都成了标配,宝马非用燃油思路造电车,无异于清朝官员用算盘管GDP,怎么可能不出事?
有评论说,国产汽车把德系日系踢出中国是迟早的事。虽然话有点狠,但趋势面前没人能逆天改命。宝马也看清了,降价实际上只是表面操作,真想抢回用户还得抬高产品力,不然就是在泥潭里折腾,砸锅卖铁都换不来回头客。
总结一下,宝马17万这价格确实让人心动。只是,电车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靠底盘撑场面的年代,人们要的不只是“蓝天白云”标,还要能刷抖音、语音导航、续航里程、售后省心。宝马如果不在智能化和质量上认真做题,就算再降价,也可能只能吸引几波老情怀粉丝。嘴上说值,真到买时心头还是那句:“为什么不买国产新势力?”
时代变了。以前买车,面子和标识决定一切,现在要的是省心和实用。宝马这次降价,终究还是买了自己一张门票,能不能上车还得看国产车让不让座。毕竟,要面子的老板嫌便宜,讲实用的家庭觉得低端,年轻人转头一踩油门远遁他乡。定位比早高峰地铁还尴尬。
我现在抱着自己17万的预算反复思考:到底买降价后的宝马i3,还是国产新势力?宝马的降价枪声打到了谁还不好说,只怕打碎了自己的饭碗才尴尬吧。
最后,欢迎评论区大胆开喷。记得点个赞再走,不然我都不好意思继续自嘲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