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2300 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凭 “因势利导、旱涝皆安” 的智慧,将水患频发的成都平原变为 “天府之国”。这份跨越千年的中国智慧,如今在汽车领域焕发新生。2025 年 8 月 27 日,央视新闻《首屈一指》栏目走进都江堰,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主持人王宁对话,揭开长城 Hi4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与都江堰治水哲学的同源密码,展现中国汽车技术对千年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都江堰作为全球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核心在于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它摒弃 “堵” 的思维,以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协同发力,实现 “水旱从人” 的奇迹。这种 “顺势而为、和谐共生” 的理念,使其历经千年风雨仍福泽百姓,成为中国古代系统工程的巅峰。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期,长城汽车将这份古老智慧融入技术研发。面对用户续航焦虑、动力不足、成本过高等痛点,长城汽车秉持 “以民为本”,如都江堰治水般 “因势利导”,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体系 —— 长城 Hi4。
长城 Hi4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坚守 “惠民” 理念与精准回应需求。它打破传统四驱车型 “高价格、高油耗” 的局限,以两驱价格让用户享受四驱体验。日常通勤时,其智能调节动力输出,保持低油耗;遇雨雪天气、复杂路况或需加速爬坡时,四驱系统快速介入,提升抓地力与动力,保障驾驶安全从容。这种 “按需分配” 的动力逻辑,与都江堰 “四六分水” 智能分配水资源的理念一脉相承,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全新坦克 500 搭载的 Hi4-Z 技术,更是将都江堰智慧运用到极致。其采用的功率分流架构,如同都江堰鱼嘴分水堤,能在驱动车辆的同时,将另一路动力转化为电能储存。当用户面临加速超车、攀爬陡坡等场景时,储存的电能快速释放,与发动机协同发力,确保车辆动力充沛,避免传统混动车型高负荷工况下的动力不足与油耗飙升问题。同时,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运转区间,真正实现 “省油又省电”,完美演绎 “旱涝皆安” 的现代技术内涵。
长城汽车对都江堰智慧的传承,更深入企业战略与价值观。都江堰千年不衰,不仅因工程完美,更源于 “长期主义” 价值观 —— 不追求短期成效,以 “为百姓谋长远之利” 构建可持续治水体系。这与长城汽车 35 年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自成立以来,长城汽车以实干为基,拒绝急功近利,坚持技术研发为核心驱动力。从燃油车领域的深耕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突破,始终坚守 “为民” 取向,打造可靠实用的高价值产品。
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长城汽车将 “长期主义” 贯彻到底。面对市场竞争与技术变革,它沉心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长城 Hi4 的研发历经多年积累与验证,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工程师的心血。正如魏建军所言:“长城汽车要持续研发守护用户利益、创造社会价值的可靠技术,要把长城 Hi4 打造成为中国汽车技术的‘都江堰’。”
长城 Hi4 不仅是技术领先的产品,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标杆。在全球市场,中国品牌正从 “追随者” 向 “引领者” 转变,长城 Hi4 为这一转变注入强劲动力,证明中国汽车技术创新既能紧跟全球趋势,又能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力量,走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以打造百年基业为愿景,长城汽车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拓展 Hi4 技术应用边界,为不同场景用户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同时,它将把 “中国智慧” 带向全球,以高价值、高可靠的技术与产品,让都江堰代表的千年智慧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绽放新光彩。
从都江堰的千年治水奇迹,到长城 Hi4 的现代技术创新,我们看到中国智慧的传承,更看到中国企业的时代担当。未来,必将有更多中国企业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力量,在全球竞争中书写中国创新篇章,让中国智慧、技术与品牌走向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