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汽车行业自媒体作者,我这几年一直在观察,不少车企搞用户沟通会,大多都是走走过场,留个样子。传祺这次的听劝大会让我觉得,或许他们真动了点真心。几年前,传祺还被贴上传统保守的标签,跟市场的脚步有点拉开距离,但最近这几年,我也发现他们变了。
前几天,刚好有个车友群在聊传祺的OTA升级速度,差不多都估算在1-2个月完成较多的功能修复或新增。这实际是个很不错的信号——我们都知道,快的品牌一方面有够布置资源、调动供应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给用户展现他们用心的方式。说白了,车企不努力变得数字化升级、快递修复方案,怎么和市场跑得上?尤其是在车型越来越多、技术要求也高的今天。
我之前还翻了下相册,看到那次一次小组讨论中,工程师戴着无框眼镜,一脸认真的样子,解答用户关于车联网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有趣的是,那天现场还有个售后工友随口说:其实这问题咱们也遇到不少,主要是软件兼容问题,咱们得多调调。很少见到这么直白的答话,感觉像是摆脱了官方套话。
说到供应链,很多人喜欢忽略这个环节,但其实它比研发还更贴地。比如一款中型SUV用的车灯,有300多个零部件组成。你要保证每个零件都准时到货、不出故障,还得在预算范围内交付,真比拼耐心。过去,某些品牌因为供应链乱,导致车型要一直推迟。传祺这些年,挤出一部分资源,确保零件质量稳定,才避免明明说好提前交付,结果又拖个半年。
研发流程也不能说一路顺畅。说实话,很多车型到下线还会碰到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之前我跟一个朋友聊到,某传祺新车的后座空间,他说:我觉得设计合理,但用料还可以更扎实点。这让我想起我朋友开过的一辆国产车,十万左右的车,座椅屁股靠背的缝线就不平整,比起一些合资车明显逊色。
但他说这话的也补充:其实只要用料变厚实点,整车体验会更舒服。你看,他其实不是在挑刺,而是希望车厂能把细节做好。关键是他还说:我觉得传祺这些年在品质上还算用心,比以前好多了。他那句话让我意识到,出厂的质量不是眼前的,未来的稳定性才是关键。
我觉得要扯到用户心理,咱们不能只看表面。每个买车的人都有点留点心眼的心态——尤其是换车,都是买心安,但又怕自己花的钱不值。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小白领,15万买了一辆传祺,就说:这个价格,能有个不错的性价比,也不用太在意配置的细节。可能他心里还是会担心以后修起来贵不贵,保值率怎么样。我觉得,车企要做的,除了硬件,还得帮车主减轻这些心里包袱。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传祺的听劝大会很重要。你看,他们主动邀请用户参加,不是喷着就完事了,而是真正想知道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就连我这个老司机都能感觉出来,气氛不同以往。现场我还问了句:你们是怎么筛选用户来参加的?
答:没想到他们居然说:主要是关注车主的日常和反馈,我们希望听到被忽略的声音。
心中暗暗叹:这倒不错,能邀请普通用户一起来站台,也算个不小的勇气。
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个车主代表的建议:希望后续能在APP里看到OTA的倒计时,给个期望。这个提议很接地气——实际上,很多用户都惯用手机管理车辆,谁都喜欢看到个清楚的步骤,心里有底。而传祺回应说:’会持续优化这个功能,下一版上线,希望给用户更多透明感’。这让我挺开心——他们没说等等再说,而是真正在行动里。
也得承认,人家听劝不是一句空话,有的车企早在二年前就嘴碎用户是上帝,但实际行动阶段就差太远。传祺大焉地谈常态化,我觉得挺关键。这不是一两次活动能解决的事,毕竟用户声音要经过整理、反馈、落实每个环节。之前我还听一个修理工说:有时候车子出问题,修理工修得细,修好一看,客户还不满意。这其实很正常,说明车上的设计还得听实际使用的反馈。
我还在想,如果传祺以后能把用户的建议,真落实到车间和设计中去,也许真的能让品牌更稳。像我有个朋友,开了几辆传祺的车型,说: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后排空调出风口,凉得快又静音。这不就是用户最在意的实用性嘛。其实很简单,但很多品牌都容易忽略。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不经意问:你觉得,主动问用户、回应需求,未来会成为品牌的常态吗?有人笑着说:希望如此吧,要不然还比不过买菜用的微信转账。这句话让我一笑,也明白,用户其实都在等这些细节上的改善。
对了,我还要插一句:我觉得,品牌和用户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真心听了,才会信任。特别是买车像个投资,不光看配置和价格,还看你是不是懂得倾听。传祺这次的听劝大会让我多了一份信赖感,未来如果他们能持续保持这个节奏——不管是OTA、设计还是营销——我想,也许还能多添点温度。
这让我更关心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车企的沟通还只是表面功夫吗?还是说,真的有人开始把用户当朋友?——好了,先不问了,路途中我还在琢磨,那个用户全开麦会不会成为常态的趋势?或者,车主还会提出更多天马行空的建议?这些,都值得我们观察下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