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停车场,有台金属灰的新车静静矗立,尾灯倒映在油渍未干的地面上,像是无意间滴落的一抹红。旁边停着七八辆车,有国产燃油老将,也有洋气的合资SUV。亮灯的是那台刚下牌的领克10 EM-P——此刻没人留意车主在设置驾驶辅助还是琢磨能耗曲线,大家更关心:20万出头的价位,居然能端出这种配置,哪里来的底气?
有时候我会换个视角看这些新车发布。每当一个品牌喊出“技术平权”的口号,我都先看数据,再琢磨逻辑。毕竟,技术的上车速度从来不是一句话的事。先说个现实。2024年,中国乘用车产量超过了2747.7万辆。新能源的市场渗透拉高了,但分到每一款20万级中大型混动轿车头上,技术红利往往成了纸上谈兵。真想在20万价位看到四驱和激光雷达同框,大多数人的答案只有——做梦。
数据也挺无趣:全市场四驱车型占比不到17%,激光雷达装机总量159.5万颗。总共不到六分之一的车型能做到四驱,激光雷达更是少得像冬天里初雪。至于全系四驱、全系激光雷达?同行听了多半会笑出声。通常只有70万往上的高配豪车,才敢批量标配这些“黑科技”。绝不夸张地说,腰包不够鼓,想体验高端配置,还是等来世吧。
可偏巧今年7月4日,领克10系列横空出世,不打广告、不整噱头,直接推动技术普惠的闸门。四驱?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同样全系。20万价位?确定不是开玩笑?不信的,自己去官网查,别等我当客服解释。
为啥说这是革新?先看看四驱系统。领克10 EM-P启用了P4异步电机——业内稀罕物。说白了,就是比传统的体积更小,性能反倒更猛;和主流的同步电机相比,稳定性、效率、静音表现都稳占上风。最妙的是P4完全解耦,也就是用得着时跑得快,用不着时不拖油瓶,亏电油耗低至4.22L/100km——这才叫“四驱自由”。以前四驱车主最大的槽点不是动力,而是油耗,开着四轮驱动,钱包的血止不住往外流。现在,领克用技术把四驱的“油老虎”治成了“经济适用男”。
纸上功夫终归要落地到路上。实际驾驶测试,大家最关心的0—100km/h加速,5.1秒达成。放在豪华品牌四驱阵营里也不丢人。高速巡航时指令响应快,山地盘旋时四轮扭矩分配精准,遇见雪地泥泞,前后轴50:50分配让你不用祈祷四驱“开天窗”。一句话:不是功能列表里的图标,是真能在极端路况救命的机械素质。
硬件之外的智能驾驶,同样不是噱头。一个巡航配置、一个车道保持就想标榜“L2级自动驾驶”?门都没有。领克10 EM-P把全系激光雷达装进20万级轿车,英伟达Thor芯片撑起700TOPS算力。配合“千里浩瀚H7方案”智能辅助,车位到车位领航,能做到连续自动避让障碍物。夜里环境光差,市面上大部分车的感知能力直线下降,这台车的雷达还能准确捕捉15厘米高的障碍物,比我白天记得给猫咪开罐头还靠谱。这算不算技术革命,暂时别急着下结论,起码是掀了桌布。
当然,夸技术没意义,藉着混动架构和硬件融合把高端配置下放到20万级,让一群过去连“副驾驶氛围灯”都要加钱的人,突然拥有了豪华车主的配置体验。这事本身象征意义更大。说到底,一台车的“高端”,不能只靠价格卡门槛,更不是给老牌豪车舔包裹。 真技术能力,是让大多数人成为“技术大佬”,而不是让土豪们集体进化为“配置收割机”。
这种降维打击,当然让人浮想联翩。你能想象吗,曾经四驱、激光雷达这样的“黑科技”,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到尘埃。过去花70万才能享受的安全和便捷,今天花20万就能get。厂商们要么认清形势尽快跟进,要么继续在高价堆料的怪圈里自说自话。
如果非要较真,所谓“技术普惠”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拉低了体验门槛,坏处是市场会迎来新一轮“内卷”。明天或许还会有更低价的四驱,更强算力的智驾,“科技平权”的下限被一再刷新。到最后,产品真的拼技术拼服务,还是会重新回到价格和成本博弈?技术的快速下沉会不会带来新的品质隐忧?这些问题,市场暂时不会给出标准答案。
说到这里,倒想问问各位,如果技术配置一视同仁、人人能当“技术大佬”后,你会不会也开始挑剔起“下凡”的高端产品不够亮眼、不再神秘?汽车行业这场“科技下放”的大戏,到底是一次理想主义冲锋,还是提前埋下的幸福负担?市场究竟需要多少“神坛”上的黑科技真正流向普通用户?未来的答案,还得交给真正用车、买单的那一位一位“你我他”去验证。
毕竟,冷冰冰的参数之外,这个时代的进步往往是从每个人的犹豫和选择开始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