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魏建军一句“我们的车不敢去”,让全场哄笑后陷入沉默。
当坦克车主追问如何看待理想i8对撞卡车测试时,这位以务实著称的车企掌门人用自嘲回避了锋芒。
但所有人都听懂了潜台词:这场刷屏全网的“卡车腾空秀”,根本不是安全测试该有的样子。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会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震撼视频:重约2.6吨的理想i8纯电SUV,与一辆8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以100公里/小时相对速度正面对撞。
撞击瞬间,卡车四轮离地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彻底分离,车头倒压在i8前窗上。
而理想i8乘员舱结构完好,气囊全开,车门自动解锁。
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引爆话题。
理想官方宣称测试由中国汽研执行,旨在验证“极端场景下的被动安全”。
但网友很快发现未打码的卡车方向盘露出“乘龙”标识,争议如野火蔓延。
物理学爱好者率先提出质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车质量比约1:3,卡车动量本应碾压SUV。
为何结果却是卡车“惨败”?
一位汽车工程师匿名分析:“若卡车锁止机构正常,驾驶室不可能前翻。
这更像人为制造的戏剧效果”。
东风柳汽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反击。
7月31日,这家广西国企发布声明,直指理想“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偏差较大的结果,构成严重侵权”。
随后三天,乘龙卡车连续发布海报:“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
抖音播放量突破27万,品牌粉丝量暴涨。
技术争议聚焦于两个关键细节。
第一是卡车锁止机构状态。
东风柳汽研发院车身开发部部长张源公开演示:乘龙卡车驾驶室由液压锁固定,可承受9.4吨拉力。
“除非锁具被破坏,否则不可能碰撞脱开”。
第二是测试车辆工况。
被撞卡车实为8吨空载二手车,而实际物流卡车满载可达30吨。
懂车帝指出:“空载卡车动能仅满载的1/4,且现实中高速对撞概率不足6%”。
压力之下,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在8月3日分别发声。
理想强调测试“不评价其他品牌”,中国汽研则称卡车仅为“移动壁障”。
但对锁具问题、卡车改装疑点避而不谈。
央视财经在8月7日专题节目中犀利批评:“营销过度! 声明避重就轻。
公众关心的是SUV能否撞飞重卡,声明却未回应”。
三方拉锯战在8月6日晚戛然而止。
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突然发布联合声明,共同倡议“杜绝贬损性对比”。
理想向东风柳汽致歉,承认“对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
但知情人士透露,东风柳汽始终未拿到测试原始数据。
卡车锁止状态、是否改装等核心问题仍是谜团。
风波未平之际,8月12日长城坦克500预售会上出现了戏剧一幕。
当车主追问魏建军对理想测试的看法,他笑着摆手:“你非让我得罪人! ”
被逼问长城是否敢做同类测试时,他只丢下五个字:“我们的车不敢去”。
这句话迅速登上热搜。
网友翻出长城坦克此前的实景测试记录:高海拔翻滚、30%坡道侧碰等场景化验证。
一位汽车安全专家解读:“魏建军的潜台词是——安全不该是实验室魔术秀。
标准化测试才有可比性,比如中汽研F-1工况”。
争议背后是新能源车的销量焦虑。
理想汽车2025年7月批发销量30731辆,同比暴跌39.7%。
自碰撞视频发布至8月4日,其美股股价累计下跌16.95%。
而乘龙卡车借势逆袭,7月中国重卡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2%,东风柳汽从“受害者”变身流量赢家。
央视财经的结语点破行业病灶:“卡车被撞飞的魔幻视觉中,安全被异化为收割流量的工具。
这样的营销无论收获多少狂欢,都无法逃避信任被侵蚀的命运”。
当车企竞相用“碰瓷式测试”博眼球时,用户更该记住的或许是魏建军那句调侃背后的潜台词:真正的安全,不需要表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