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看到新款埃安AION RT要上市,下意识就以为这又是国产新能源车市场上常规出牌:什么配置升级、续航提升、智能化噱头、再整点“神秘大礼包”。但你真的想过没有,一辆纯电车能续航650km,这在当下的市场里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玩出不一样的新鲜感,或者说,有没有可能真正把用户的痛点给抠一抠,别让升级只停留在自嗨层面?
我们都知道,现在做电动车,主流打法很简单:拼参数拼配置拼智能体验,大屏幕要有,辅助驾驶得全,马力数字往上拉,电池做得越大越有面儿。可问题是,这一套玩家都学会了,到了2024年,消费者早就不是只看参数下单的小白。买车这选择,其实就俩字:合适。
啥叫合适?你续航再长,用户平时真那么长距离驾驶吗?升级配置,用户日常真能感受到变化吗?辅助驾驶吹得天花乱坠,安全如何、好用不?埃安AION RT这次的升级,就很典型:把纯电续航拉到了650km,搭第三代碳化硅电机、宁德时代电池,官方说“智能、舒适、安全”都有提升。还端出个“神秘大礼”。问题来了,这套组合拳到底能不能让人心动?还是说,只是“升级不能输啊”的流行套路?
我们先说说续航650km的意义。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市场里怎么看?当然,这是表面数据,在CLTC工况下测出来的。现实路况你往下打个七折八折,大多数用户平时的日常通勤,再加上周末郊游,类似的纯电车一周充一次电不太费劲。那有人说,电动车痛点不是“续航焦虑”吗?现在都650了,不焦虑了吧。可实际上,“焦虑”不是因为数字小,而是因为用户心里对新能源的不确定感还没消除。你小区能不能装充电桩?服务区充电桩多不多,快不快?万一卡着电去长途,途中你敢不敢全力空调导航?这些现实问题,650km续航再牛也只是缓解,不是根源解决方案。而且,电池越大越重,成本拉高,车辆重量随之上升,对操控、磨损其实也有影响。
再说说智能化的升级。14.6英寸大屏、8.88英寸液晶仪表、ADIGO 5.0系统、AI大模型、个性化桌面……看上去很科技。可大多数人买电动车,真有多少是冲着这些功能买单?实际上你问问身边人,能有几个上车非要自定义壁纸?大家更关心车机不卡不卡,导航好用,好不好对微信、导航和音乐多开切换,语音助手有多智能,能不能像手机一样跟自己对话?结果这些智能场景,千篇一律;到了晚上还容易系统崩溃,更新推送次数多得让人怀疑人生。这种“智能”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徒添烦恼?
还有辅助驾驶。27个传感器,什么高线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芯片直接拉满上NVIDIA Orin-X。这配置一拉,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可有多少人真正把“高速/城市领航、智能泊车”摸清、用透?国内路况千差万别,道路拥挤、车流复杂,摄像头能不能识别电动车常见的特殊情况,交警叔叔临时摆的小锥桶障碍、夜间无灯路段这些,你敢用L2+真撒手开吗?安全问题怎么办?辅助驾驶的好不好,靠日常用户用脚投票。广告吹得再响,不如实实在在用起来靠谱。
那再转回动力层面——单电机,低高功率150/165千瓦,扭矩还是240牛米。实际体验下来,数据稳。其实这没必要太用力过猛,你说国产新能源现在卷马力,卷到破百三四秒甚至还要更快,那谁真下赛道呢?更多人是上下班通勤,城市环线里堵得头疼。动力稳,安静好开,推背感适中,这才是电动车的底色。纯追劲爆体验,耗电也大,电池、整车安全风险都得算进去。
越来越多人也发现,配置升级未必都是好事。动不动座椅通风加热、氛围灯、各种传感器加到一堆,保养维修,后期故障可能性概率其实在上升。曾经的“实用为王”,也许才是新能源车下半场的真核心。
再说回售价,目前现款AION RT6款,11.98-16.58万,基本定位就是10-15万级别家用纯电轿车市场。对手有小鹏M03、比亚迪秦L EV、大众ID.3、零跑B01。大家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销售招式。埃安的优势,其实就是品牌可靠、产品周期更新快、宣传到位、售后还算不错。可现在市场竞争这么凶,消费者面前的选择不断丰富,有没有新东西让人在试驾、体验之后真的能留下记忆点?
这还没说完还有个“神秘大礼”。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直接想:不会又是什么首批车主免费送点权益包、终身质保了吧?实际玩来玩去,其实都是套路。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商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试试看吧,真正让人觉得值的赠送,大概率应该是和用车体验、长期保障相关的,比如高价值维保打折、基础充电权益、甚至是车主俱乐部福利,但要真从用户利益出发,别玩“彩蛋游戏”糊弄事儿。
更多人其实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这几年太浮躁,卷价格、卷配置、卷体验,卷到最后大家都喊“性价比”,实则是想钻到用户心理去。但冷静一想,买车这件事,最怕冷漠套路,最需要人情温度。厂商能不能把研发、制造、售后这些扎扎实实给做好,别每天就想着靠PPT升级拉新。用户体验才是真的。你看这现款AION RT,半年累计卖了2.78万台,月均4600台,说实在的,这成绩在红海市场里不容易。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第一辆纯电车,看性价比,也看实用性,甚至要留心销量榜前列车型。
我也想问问,大家是喜欢这种不断“升级”的感觉,还是更希望有一辆踏实可靠,三五年都不太变脸的车型?买电动车还是要长远点,参考技术迭代现状,中国头部新能源品牌的一线梯队,已经抹平了大部分核心参数差距。往后拼的,是谁更懂用户。
新款AION RT上市,如果能在智能体验更流畅、不强制推送更新、售后维保部件更透明、OTA安全合规上再走一步,让智能化真正“傻瓜也能用”,同时继续保持高颜值合理售价,那么我觉得市场销量还会再上一层。而要是真只是让配置表继续往上加代码、把续航数据再往顶上抬,最后就只能变成厂商间的军备竞赛、用户的围观狂欢。别忘了,最后的赢家,永远是让大众不用思考就能信任、觉得可靠、觉得值得的品牌和产品。
不过也不能光说厂商。想想其实购车心态也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改变。现在许多人选电车不是觉得“新奇”,而是觉得性价比。在大城市里用,觉得智能化体验比传统燃油车好一点,充电逐步便利,日常花销低,牌照政策友好。真要问谁是选择第一要素,我敢赌“耐看、省心、实用”这仨字永远比配置表重要。新款AION RT到底会不会成为这一波家庭的“真香”选择,我们就看它真实交付出来的用户反馈,到底怎样。
有时候想想,其实车企在产品升级上是不是也该慢一点、沉稳一点?用户要的是科技带来的便利,不是永远眼花缭乱的新功能、更长的数据跑分。所有厂商都要记得:再高科技的电动车,也不过是一辆把你安全、舒服地送到目的地的工具。做到这一点,总会有人买单的。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