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却是“精品”!本田Passport亮相,配3.5L+10AT+四驱,能成?
3.5L V6自吸、10AT变速箱、第二代i-VTM4四驱系统——这台本田Passport,简直就是美式硬派SUV的“日系平替”。当一众国产品牌靠新能源杀入硬派越野赛道时,本田却在北美市场默默推出了一款“迟到”的燃油硬汉。它没有电动机的瞬间爆发力,也没有大屏和语音助手的炫技功能,但当你真正坐进驾驶座、一脚油门下去,那种线性绵密、后劲十足的机械质感,会让你突然明白:原来,大排量自吸的浪漫,还没死。
外观:不是“乖宝宝”,而是有棱有角的野性派
各位车友,咱们印象里的本田是什么样?CR-V、雅阁、思域——全是城市里温顺的“好学生”。但Passport不一样,它像是本田家族里那个突然去健身房练了三年的表哥,回来就变了个人。
前脸大尺寸镀铬中网+矩阵式LED大灯,气场直接拉满。侧面线条横平竖直,轮拱宽大得能塞进一只脚,搭配20英寸全地形轮胎,一看就不是善茬。最特别的是车尾,采用“游艇式”多段设计,层次感极强,辨识度拉满。我第一次在街头看到实车时,还以为是哪款小众进口越野车,直到走近看到本田标才恍然大悟:原来本田也能这么“野”?
这车的设计理念很清晰:不讨好城市白领,而是瞄准那些周末想冲进山林的户外玩家。它的硬朗不是靠贴拉花、加包围堆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内饰:不炫技,但够用、够结实
坐进车内,我第一反应是:“嗯,这才是硬派SUV该有的样子。”
没有三联屏,没有AR-HUD,中控就一块12.3英寸竖屏,功能以CarPlay和基础车辆设置为主。界面逻辑清晰,但UI设计略显老旧,跟国产新势力一比,确实“土”了点。可你想想,越野车的主战场是泥地、沙石和陡坡,屏幕再大,进水了、摔坏了也不值当。
真正让我点赞的是用料和细节。中控台、门板、座椅大量采用软质皮料包裹,红色缝线遍布方向盘、座椅和中央扶手,营造出一种低调的运动感。档把区布局规整,无线充电板、水杯架、USB接口一应俱全,实用性满分。
我试驾时特意把车开进一段非铺装路面,颠簸剧烈,但内饰件没有异响,门板也没松动。这说明本田在车身刚性和装配工艺上下了功夫。越野车不怕糙,但怕“散架”,Passport这点让我很安心。
动力:3.5L V6+10AT,是情怀,更是实力
说到核心,3.5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10A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在国内几乎绝迹了。最大马力285匹,峰值扭矩355牛·米,纸面数据不算炸裂,但实际开起来,完全是另一种体验。
我试驾的是2026款Passport TrailSport版本,在高速上超车,深踩油门,V6引擎的声浪低沉浑厚,动力输出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没有涡轮迟滞,也没有电机的“踹一脚就窜”,而是稳稳地推着你向前。这种“随叫随到、源源不断”的驾驶感受,是小排量涡轮或纯电车型很难复制的。
更关键的是那台本田自研10AT变速箱。相比老款的9AT(采埃孚提供),这台10AT换挡更平顺,逻辑也更聪明。在越野模式下,它能精准控制转速,避免频繁换挡带来的动力中断。我试过在45度陡坡上缓降,变速箱始终维持在低档位,动力输出非常线性,完全没有“闯动”现象。
四驱系统:i-VTM4才是“硬核大脑”
Passport的四驱系统,才是它真正的“杀手锏”——第二代i-VTM4智能扭矩矢量四驱系统。
简单说,这套系统不仅能分配前后轴扭矩,还能在后轮左右之间动态分配扭矩。扭矩容量提升40%,响应速度提升30%,这意味着在单侧车轮打滑时,系统能更快地把动力传到有抓地力的车轮上。
我在一段交叉轴路面试了试,左前轮和右后轮悬空,Passport几乎没有打滑,直接脱困。驾驶舱内几乎感觉不到动力中断,系统工作得悄无声息,但效果惊人。这不像某些四驱系统靠电子刹车“锁轮”来模拟限滑,而是真正通过机械+电控实现扭矩矢量分配,技术含量更高。
本田官方称其为“TrailSport”越野套件的一部分,包括陡坡缓降、X-MODE地形选择(雪地、沙地、泥地)、后桥限滑差速器等。虽然不能和奔驰G级或路虎卫士比,但在同级中型SUV里,Passport的越野能力绝对算“越级”存在。
空间与实用性:宽是真宽,高是真高
Passport车长4839mm,轴距2890mm,车宽2019mm,车高1857mm。超过2米的车宽,意味着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挤。我身高1米78,坐在后排,腿部空间两拳有余,头部也有一拳半,空间表现甚至超过汉兰达。
后备箱常规容积约900升,放倒后排座椅后接近2000升,露营装备、自行车、冲浪板都能轻松装下。地板下还有隐藏储物格,适合放工具或备用轮胎。对于一个喜欢自驾游的家庭来说,这台车的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如果引进国内,能成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如果Passport引进国产,定价25万左右,落地30万内,会不会火?
我的答案是:很难。
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时代变了。
五年前,25万买一台3.5L V6四驱中型SUV,绝对是“香饽饽”。但现在,国产新能源硬派SUV已经杀进这个市场。坦克300、方程豹豹5、BJ60,甚至仰望U8,都在用“电”重新定义越野。
电驱的低扭爆发、精准控制、静谧性,是燃油车难以比拟的。更别说智能化、大屏、语音助手这些“标配”。消费者现在不仅要“能越野”,还要“舒服地越野”。
Passport的优势是机械素质和可靠性,但劣势是油耗高、排放压力大、智能化弱。在“双碳”背景下,大排量自吸引进国内,政策和市场双重压力巨大。
和谁比?和坦克300、汉兰达掰手腕
我们拿坦克300城市版对比:
动力:2.0T+8AT vs 3.5L V6+10AT,坦克300马力227匹,略弱,但扭矩387牛·米,起步更猛。
四驱:坦克300是分时四驱+前后桥差速锁,越野能力更强;Passport是智能四驱,更适合轻度越野。
价格:坦克300约22万起,Passport若引进,估计28万起,贵了不少。
风格:坦克300更“复古硬派”,Passport更“现代都市硬汉”。
再看汉兰达:
同为7座中型SUV,但汉兰达是城市SUV,四驱偏弱,Passport越野能力完胜。
但汉兰达有混动,油耗低至6L/100km,Passport市区轻松13L+,差距明显。
所以,Passport的定位很尴尬:比城市SUV野,比硬派SUV软;比电车可靠,比电车费油。
用户怎么说?
我在北美论坛看到一位Passport车主的评价:“我开它穿越犹他州的红岩峡谷,全程200公里非铺装路,它没掉一次链子。回到城市,它又安静得像台雅阁。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伴侣。”
另一位车主说:“油耗是高,但V6的声浪和质感,是混动和电车给不了的。我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这些声音,代表了一部分追求机械纯粹感的用户。他们不迷信“电动即先进”,更看重驾驶的参与感和车辆的可靠性。
未来:燃油硬派,还有机会吗?
我认为,燃油硬派SUV不会消失,但会小众化。它们将成为“情怀车”、“玩车族”的选择,就像机械表没被智能手表淘汰一样。
本田Passport或许不会引进国内,但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在电动化浪潮中,仍有车企坚持用机械之美打动用户。
它不一定“能成”,但它值得被尊重。
问答时间
Q:Passport油耗高吗?
A:根据美国EPA数据,综合油耗约11.2L/100km,市区轻松13-15L。不算低,但对V6自吸来说,可以接受。
Q:内饰能升级吗?
A:2026款暂未增加大屏或智能座舱,本田更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若引进国内,可能会针对市场做本土化调整,但目前暂无相关数据。
Q:能越野吗?
A:能,但属于“轻度到中度越野”。有陡坡缓降、X-MODE、扭矩矢量四驱,能应对非铺装路、泥地、沙地,但不适合重度攀岩。
最后问大家一句:如果你有30万预算,你会选一台情怀满满的燃油硬派SUV,还是一台科技感爆棚的新能源越野车?
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