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郑州客车厂的工人们一度需要靠焊接防盗门来维持生计。当时,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这家工厂不仅失去了订单,连主要的销售渠道也没了,产品严重滞销。谁曾想,这样一个一度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企业,日后能成为世界客车行业的领头羊。

宇通客车的逆袭始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九十年代,南下打工潮兴起,但铁路运力有限,飞机票价昂贵,公路客运成为农民工出行的主要选择。当时的客车座椅靠背直立,乘坐非常不舒服,许多乘客希望能有卧铺车,可以躺着到达目的地。郑州客车厂抓住了这个机遇,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宇通客车公司,并开始研发卧铺客车。1994年,在全国客车行业销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宇通客车销量逆势上涨了98% 。

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有驾

宇通客车并没有满足于卧铺客车的成功,当时中国客车市场以中低端车型为主,高端商务客车市场几乎被日系车丰田柯斯达垄断。宇通投入4亿元资金,耗时十年时间,研发出了T7高端商务车,成功打破了日系客车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

当其他客车企业通过生产轿车和重卡等跨界车型争夺市场份额时,宇通选择了垂直深耕大型客车的策略,不分散资源盲目扩展车型种类。这种专注让宇通在大型客车领域建立了坚实基础。

宇通客车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在其对校车安全的重视上,21世纪初,中国校车处于起步阶段,车辆多为改装车或普通客车,导致事故频发。宇通开始自主研发,对标美国校车标准,于2008年推出了首款“长鼻子”校车。这款专业校车连续15年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宇通还参与了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校车从改装车向专业化车型的转变。

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有驾

2011年,宇通全年销量达到4.6万辆,成为全球大中型客车销量冠军。2016年,其销量突破了7万辆。然而,随着高铁和私家车的普及,国内客车需求从2016年开始不断下跌。宇通客车的销量从2017年的7万辆降至2020年的4.1万辆,甚至在2020年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面对困境,宇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早在2004年,宇通就正式迈出了海外布局的第一步,当年实现了505万美元的出口额。当国内市场需求下滑时,宇通凭借早年打下的基础,海外业务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为其扭亏为盈带来了契机。

宇通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定制化策略和一站式服务,针对挪威的极寒环境,宇通定制了抗极寒的纯电客车,能在零下25℃的条件下实现374公里续航,续航达成率高达97.3%。在哈萨克斯坦,宇通设有散件组装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并为当地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宇通在全球设有330余家授权服务站,覆盖95个国家,故障修复率达到98%。2024年,宇通客车出口销量达到了1.4万辆。

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有驾

新能源车领域也为宇通扭亏为盈做出了突出贡献,宇通早在1999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当2020年危机来临时,其开始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跃迁。2024年,宇通销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13795辆,同比大增93.26%,在行业中名列首位。新能源车在宇通总销量中的占比达32%,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24年,宇通客车以营收372.18亿元、净利润41.16亿元、现金流净额72.11亿元的业绩,展示了其强劲的复苏势头。国内“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公交车辆的采购需求,宇通借助这一政策,使其新能源公交车的销量同比大增118%,市占率提升到了21.68%。

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有驾

旅游市场的复苏也为宇通带来了新增需求,随着国内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带动了与旅游相关的客运车辆采购。宇通提前洞察到旅游、团体客运即将恢复的情况,很早就开始研发轻量化、低耗能的高端轻客,如天域S12和房车天骏V6,以响应游客小团化的需求。上半年,宇通仅轻型客车的产销量就同比暴涨了74%。

宇通在技术研发上的长期投入也开始显现价值,其每年投入营收的5%用于技术研发,L4级自动驾驶巴士“小宇2.0”已在全球六国落地,成为唯一获得中、美、新加坡三国测试牌照的微循环巴士。

河南车企上演 “绝地翻盘”:曾濒临倒闭,如今年入 40 亿还踢碎日本垄断,咋做到的?-有驾

宇通客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性价比策略快速抢占市场,2025年2月比亚迪大型客车市占率提升至7.33%,宇通虽然市场份额领先,但也需应对价格战的冲击。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也可能对业绩造成影响。在海外市场,中东等地要求过高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如沙特占到60%,这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