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2025年8月6日晚,一场持续九天的汽车行业舆论风暴迎来戏剧性转折。在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风波席卷全网后,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与东风柳汽三方突然握手言和,共同发布联合声明。

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双双低头致歉,承认测试信息发布不完整导致公众误解,对东风柳汽品牌形象造成损害。这场以“安全”为名的营销盛宴,最终在道歉声中收场,但其背后的流量博弈与商业算计,却为中国汽车营销史刻下了一道深痕。

1

对撞乘龙,事件营销触发争议引擎

近年来,事件营销已经成为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和市场推广手段。

事件策划者先赋予其话题性使其“出圈”,而后刻意制造“冲突感”和“争议性”,将科技新闻搞成社会新闻,大幅度提升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典型如谷歌阿尔法围棋对战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的人机大战。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i8纯电SUV发布会上播放的一段碰撞测试视频,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视频中,2.6吨的理想i8与8吨乘龙卡车以相对速度100km/h正面对撞,卡车呈现四轮离地、驾驶室与货箱分离的震撼画面,让整个汽车圈为之震动。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家用车撞翻重卡的“反常识”结果给公众带来最直接视觉冲击,颠覆公众认知的画面让网友自发制作AI 生成图,诸如理想i8撞翻坦克、高铁甚至航母,形成病毒式传播链。

可以看出,理想汽车对撞卡车的测试,最初是车企为吸引消费者关注而围绕安全测试进行的一场事件营销,此类“爽文式营销”是近年来车企在安全测试方面内卷出来的基本操作。例如欧拉闪电猫曾挑战的高速螺旋翻滚跌落测试,极氪 7X 重卡十字路口连环碰撞测试等。

理想i8对撞8吨卡车的视觉魔术制造的“冲突性”十足,不过其中的“争议性”却也为后续席卷全网的品牌舆论战埋下伏笔。

一是品牌露出失误。原始视频中乘龙方向盘标识清晰可见,待舆情发酵后才更新打码版本。这种后补救的操作,为后续舆论战埋下精准伏笔。

二是技术解释留白。官方仅以“11个环形吸能结构”和“撬杆效应”简单解释带过,对卡车异常分离现象未提供充分物理解释。这种信息缺口策略成为公众持续讨论的燃料。

“冲突性”与“争议性”十足,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套组合拳使得后续的舆论战吸引的流量的远超亿元广告投放效果。

不过,这场由理想主动挑起的“安全秀”,也因为其中过强的“争议性”而偏离了事件营销的本意,引发席卷全网的品牌舆论战。乘龙卡车愤怒反击,网友激烈站队,行业专家纷纷发声。

2

互相攻防,烈火烹油的危机公关

在“理想乘龙对撞门”事件中,网友们的花式评论起到了一定的传播声量,但主要推动舆论发酵的还是当事企业。

理想这边,其对撞乘龙卡车的安全测试中争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乘龙“三道机械锁不可能同时失效”的技术质疑,另一方面是“空载卡车不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指控。

面对这两方面的质疑,理想官方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向火堆泼油。

理想先是独家回应封面新闻,强调理想i8与卡车撞击实验全权委托第三方——中国汽研。而后理想产品负责人@老汤哥Tango在7月31日直接转发相关新闻微博约战“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张骁” 总裁张骁随即接力:“直播都行。”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这种街头约架式“不服来战”的姿态,瞬间将舆论推向白热化。

戏剧性的是,乘龙旗下多名经销商抖音账号发布挑战理想汽车视频,如“全网招聘理想驾驶员”“市场卷我两三年,我愿出车做科研”等,向理想汽车下战书。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东风柳汽乘龙方面,先是抖音官号小编在评论区发表“被摆了一道”、“一眼假”等言论,后续抖音发布了一些自身安全性测试视频。

之后7月31日晚上8点左右,乘龙卡车在微信、抖音、微博官方账号同时发布《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正式回应理想的安全测试。

此外,抖音官方直播间内主播呼吁不要相信特效,微信公众号呼吁车友面对舆情保持冷静,并发布一系列内涵理想的海报。

双方公关前期激烈交锋,不过8月3日,理想声明称测试为“无心之举”,风向悄然转变。最终在8月6日晚的联合声明中,理想正式承认“对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为给东风柳汽造成的品牌形象损害致歉。公关攻防战以理想战略退却告终。

3

火中炼金,谁是流量赢家?

经历几天舆论的发酵,三方握手言和时,谁是流量赢家?

理想方面,“理想撞卡车”本身是i8发布过程中布置好的一次事件营销,由于“争议性”过大获得了很大的流量,但很明显这种争议性的流量对于i8来说并非利好。

此次事件中,理想汽车并没有完全解决正面对撞卡车测试其中“争议性”。

理想“小车撞大车”视频的视觉冲击性很大,连在小说界都常被称为“异世界传送门”的卡车,其驾驶室被理想顶的前倾、四轮离地,颠覆人们的固有认知,这就导致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质疑。

对撞视频发布不久舆情就有向怀疑测试结果方向发展,如前面提到的“物理学不存在了”,看热闹的网友很多也纷纷喊话双方再测一次。

引入第三方中国汽研也没能给测试结果带来足够的背书。

中国汽研7月31日接受九派财经采访时表示:“测试卡车是一辆全新车,具体来源还需要与业务部门确认。”8月3日发布的声明中却说被撞的乘龙卡车是“随机购买的二手车”。

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使得此次对撞测试结果更难服众。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争议营销同样是是企业利用争议话题扩大传播范围的一种常用营销方式,就像是娱乐圈中常说的“黑红也是红”。不过,争议营销需控制负面影响,避免因争议失控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很明显,理想未能成功驾驭这场由事件营销引发的争议,使其转化为可控的争议营销。

理想前期行为可以看出其想将“对撞门”事件转化为争议营销,但东风乘龙是个“硬骨头”,舆论引起的争议向失控方向发展,承接争议流量有损理想企业形象。

从理想的宣传动作也能看出,在乘龙疯狂收割流量时,理想只在7月31日迎战,后续放弃承接争议流量,连视频宣传动作也放缓了,视频发布节奏在8月3日才开始恢复。

理想放弃争议流量,东风柳汽在这场舆论战中却展现了传统车企罕见的流量收割力

一方面,官方女主播在2万人在线的直播间,边宣读声明边抽奖螺蛳粉,将严肃事件娱乐化:“理想送来的泼天流量,我们接住了!”

另一方面,“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龙的脊梁,无惧挑战”等绵里藏针的海报文案引爆二次创作,抖音官号也迎来涨粉,单条视频点赞数飙升。

理想撞乘龙,谁是流量赢家?-有驾

此外,众多乘龙卡车经销商账号自发“迎战”,形成去中心化传播网络。有经销商反馈到店咨询量激增,有客户直言是受碰撞事件影响才来了解。

以“唯流量论”,这场冲突最终演变为没有输家的流量盛宴。理想i8虽然中间宣传节奏被打断,以道歉体面收尾,但长达九日的持续曝光让其获得更多关注,而乘龙卡车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结语:

道歉可以终结一场舆论危机,却无法抹去消费者的记忆。理想在联合声明中承诺“避免再次引发类似争议”,但这场冲突背后营销豪赌足以引起行业反思。

当车企沉迷于“胸口碎大石式营销”,消费者对安全技术的理解将被奇观化表演替代,行业的警钟已然敲响:安全营销的边界,不在实验室的参数表里,而在真实道路上的生死瞬间。

毕竟,再精彩的碰撞魔术,也比不上送每位车主平安回家的平凡承诺。

END

扫码关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