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奇瑞一直扮演着技术探索者的角色。从早期的燃油发动机自主研发,到如今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布局,奇瑞的动力技术已经覆盖了燃油、混动、增程、纯电等多个领域。
2025年成都车展上,奇瑞展示了31款车型,涵盖不同动力形式,包括鲲鹏黄金增程、超能电混和超能纯电技术。这些技术的背后,是奇瑞28年来在动力系统上的持续投入和积累。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的新方案
增程式电动车(EREV)近年来成为市场热点,但很多消费者仍然担心增程器噪音大、高速动力不足等问题。奇瑞的鲲鹏黄金增程CEM技术针对这些痛点进行了优化,热效率达到45.79%,油电转化效率为3.71kWh/L。
搭载该技术的风云X3L,纯电续航215km,综合续航超过1200km。增程器介入时,车内噪音控制在39分贝以下,相当于安静的图书馆环境。此外,奇瑞的轴向磁通增程器比传统方案减重37%,进一步提升了能效表现。
相比市面上部分增程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动力不足的问题,奇瑞的增程系统在动力输出和静谧性上找到了平衡,让用户既能享受纯电驾驶的平顺,又不用担心长途续航。
混动技术:低油耗与强动力的结合
混动车型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油耗和动力。奇瑞的鲲鹏超能电混CDM系统采用48%热效率的发动机和98.5%传动效率的DHT230变速箱,部分车型的综合油耗已进入“1L时代”。
风云A8L曾创下2369.915km的超长续航纪录,而风云T9则在新能源极限续航测试中排名第一。风云A9L的实测纯电续航超过260km,综合续航2500km+,快充30%-80%仅需14.5分钟。
奇瑞的混动技术没有像某些品牌那样为了省油而牺牲动力,而是让车辆在低油耗的同时,仍然具备强劲的加速性能。这种“不偏科”的调校方式,让混动车型真正成为兼顾经济性和驾驶体验的选择。
纯电技术:安全与续航的双重保障
纯电动车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续航和安全。奇瑞的800V超能电驱系统峰值功率240kW,双电机设计符合IP68防水防尘标准,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
犀牛电池采用41层防护结构,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2026年,奇瑞计划推出全固态电池,预计可使纯电车型续航突破1500km。目前,奇瑞的纯电车型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已经达到行业主流水平,同时通过更严格的安全标准降低用户对电池风险的担忧。
研发体系:自主可控+全球协作
奇瑞的动力技术能够持续突破,离不开其28年的研发积累。1997年,奇瑞在芜湖建立发动机工厂,1999年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打破了外资品牌在动力系统上的垄断。
2003年,奇瑞开始国际化布局,派遣工程师到奥地利AVL学习,并逐步建立起全球研发网络。目前,奇瑞在芜湖、上海、欧洲等地设有8大研发中心,安全测试覆盖中国、欧盟、澳洲等7大标准。
亚洲最大的碰撞实验室每年进行超过1500次测试,2000多人的安全研发团队累计申请专利2500多项。这种“自主可控+全球协作”的模式,让奇瑞的技术既能满足国内需求,也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
安全:从车身结构到电池防护
奇瑞在安全方面一直保持高标准。2008年,奇瑞A3成为首款获得C-NCAP五星评级的自主品牌车型。如今,星途星纪元ET更是拿下国内首个整车级功能安全认证。
风云T11采用88%高强度铝合金车身,配备11个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罕见的后风窗气囊。在增程和混动车型上,电池布局不仅考虑续航优化,还针对碰撞安全做了特殊设计,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护乘员安全。
市场表现:从国内到全球
奇瑞的动力技术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也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2025年1-7月,奇瑞在欧洲销量近4万辆,同比增长942%。JAECOO7的混动版本获得“中欧碳足迹互认”,OMODA9在意大利SUV市场销量领先。
这些成绩表明,奇瑞的技术不仅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能满足欧洲等高标准市场的要求。
总结:技术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奇瑞的动力技术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从早期的燃油发动机自主研发,到如今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布局,奇瑞证明了技术积累”和“用户需求导向”才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无论是增程、混动还是纯电技术,奇瑞都力求在性能、经济性和安全性上找到最佳平衡点。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可靠、更实用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