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关于“增程式”技术的讨论。
您可能也听过,一方面,买增程车的人越来越多,销量涨得特别快,去年一年增速就接近百分之百,比插电混动车卖得还火。
可另一方面,网上批评它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觉得这技术多此一举,甚至说它是落后的。
这就让很多人犯迷糊了,这增程式汽车,到底是好是坏?
为什么一边是市场的热捧,一边又是舆论的争议?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咱们先看看市场上最真实的变化。
几年前,有家国外知名汽车品牌的高管公开表示,用发动机发电来开车,这个想法太傻了。
当时这话影响挺大,很多人都跟着认为增程技术不行。
可是没过几年,情况就变了,这家曾经最看不起增程的品牌,现在也被发现开始悄悄研发自己的增程车了。
商场上的事就是这么现实,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同样,最早做增程的理想ONE,刚出来的时候没少被嘲笑,但现在您去二手车市场看看,它的价格比好多同一年份的纯电动车要稳定得多。
这说明什么?
说明老百姓用自己的钱做出了选择,市场的反应比任何争论都更有说服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增程式汽车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就是它解决了很多人在用车时最头疼的几个问题。
咱们先拿传统燃油车来对比一下。
燃油车最怕什么?
最怕堵车。
您开着一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好车,发动机技术再先进,变速箱再精密,一旦堵在路上走走停停,发动机的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
通俗点说,就是您烧的汽油,大部分都变成了热气和噪音浪费掉了,真正用来驱动车轮的能量连两成都不到。
这就像让一个短跑冠军去参加一场需要不停起跑、冲刺几米就停下的比赛,他一身的力气根本使不出来,还累得够呛。
增程式汽车的思路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把复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配合驱动这套逻辑给简化了。
它的发动机只有一个任务:发电。
而且是让发动机在它自己最舒服、最省油的转速下稳定地工作,专心致志地把燃油的能量最高效地转化成电能。
现在国内一些优秀的增程器,热效率已经能做到百分之四十四以上,这在燃油车里是顶尖水平了。
发出来的电,一部分直接给电机用,驱动汽车前进,如果电有多余的,就存到电池里备用。
而驱动车轮的电机,它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几乎不浪费电。
这么一来,整个能量传递过程就变得简单高效了。
所以,咱们看到像阿维塔07这样的新车,就算在电池电量很低的情况下,百公里加速依然能做到5.8秒,就是因为它的发电机和电池能随时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根本不存在“没电就变慢”的问题。
说完了技术原理,咱们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使用体验和成本。
很多人觉得增程技术简单,不够高级。
但恰恰是这种“简单”,给车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市面上有些插电混动车,为了兼顾各种行驶状况,装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带多个档位的混合动力变速箱。
这套东西确实技术含量高,但它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成本高,整车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二是结构复杂,万一坏了,维修起来又贵又麻烦。
而增程车直接把变速箱这个大头给省掉了,省下来的成本,车企就可以用在别的地方,比如给您换一块更大更好的电池。
这就带来了增程式汽车最核心的优势。
现在很多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都超过了二百公里,有些甚至做到了四百多公里。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您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开。
每天上下班通勤,周末带家人去郊区玩,基本上靠充电就够了,享受电车带来的安静、平顺和极低的使用成本,一个星期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
那要是想出远门,比如逢年过节回老家或者长途自驾游呢?
这时候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就来了,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的新闻想必您也看过。
但增程车就完全没有这个烦恼,电用完了,它就自动启动发动机发电,跟开油车一样,随便找个加油站,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想跑多远就跑多远。
这种“平时用电,远途用油”的模式,可以说完美地平衡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和燃油车的高油耗,对于一个家庭只有一辆车的情况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省心又实际的解决方案。
当然,还有人会说,增程车在高速上一直用油发电,肯定费油。
这个说法在早期的增程车上可能确实存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
根据很多专业媒体的实际测试,像深蓝S7这样尺寸不小的SUV,在高速上以120公里的时速行驶,电池没电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也只有6升出头。
更大一些的问界M9,高速油耗也不到8升。
这个成绩,比起同级别的传统燃油SUV,要省油至少三成。
所以,“高速费油”这个老观念,也该更新了。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增程技术会引发这么多争议了。
因为它动了很多传统行业的“奶酪”。
它让曾经是汽车技术核心的变速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让很多变速箱厂商感到了危机。
它也让传统车企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调校的经验优势被削弱了。
更直接的是,它让大家去加油站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当一个新技术用一种更简单、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方式出现时,难免会遭到旧有利益方的抵触和质疑。
但历史告诉我们,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不是靠谁的嗓门大,而是看谁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发现,增程车能让他们既享受到电车的驾驶乐趣和低成本,又不用为长途出行而焦虑时,他们自然会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
这股由用户选择汇聚而成的市场潮流,正在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前发展,而那些固守偏见、不愿意倾听消费者声音的做法,最终也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