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小鹏G7的底盘整体看起来挺实用的,拆开来一看,没什么太惊艳的地方,但也没有太离谱的。你知道的,整个底盘平整度还不错,中间都砸了一块大塑料护板,上下都一样,防尘、扰流都是一回事。
说到用料,前后都用的塑料护板,基本属于过日子的水平,不比豪华车的金属护板丰富。这车全系都是后驱单电机,刚开始觉得是不是为了省成本,后来发现前副车架空出空间,绝对能搞成四驱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结构上留的空间,说明设计师本来就考虑后续加双电机可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前纵梁设计。多道溃缩诱导褶皱,碰撞时可以合理吸能,这点挺实在。别看外形差不多,里面的安全设计还算过得去。
电池也是关键,磷酸铁锂的,来自中创新航,80.82kWh,工作电压580多伏,电池包很规整。体感上,这种电池比三元锂便宜点,不容易爆炸,安全性还算不错(这块我还没补充数据,很粗糙估算)。它后车身采用铝合金一体压铸的,挺少见,可能成本控得还可以。
电机没用到隔音棉?你信吗?行业内都惯用隔音包裹,我猜这是为了控制成本。这里我想问一句:你觉得,不包隔音会不会影响天花板的舒适度?我自己觉得,是的。
至于悬架,前悬用了双叉臂结构,底部用的是铝合金(真心不多见),上叉臂用冲压钢板。调节软硬的电磁阀我看在路上也不常见,可能是为了乘坐舒适和操控兼顾考虑吧。后悬架就是五连杆,结构复杂点,但为了空间合理布局,全部用钢板焊接,成本也有压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发现车上的零件标记都很有意思。有点像在拼乐高,但又都是实实在在的钢板和钢制结构——大部分冲压钢板,少量铝合金。这也符合它经济实惠定位。
你说,为什么用这样简单的底盘结构?是不是考虑到市场上很多客户还是在意价位?我猜,这也是它能卖到不到20万的原因之一。电机直接用的永磁同步的,没有包裹隔音材料,可能会影响噪音,但也省成本。
再说内饰,虽然本文暂不深谈,但我觉得大部分这个价位的车型,豪华感不多,反而更注重实用。用料方面,很多材质都挺普通,比如塑料和钢板。
说到二手保值率,这样的车型估算可能在50%左右(这只是随便心算的,没细想过具体数字),但其实在这价位段,能用实在的做工及设计,说白了就是省心。车的制造成本大概要控制在这个水平,否则怎能做到如此低价?
降成本也有弊端,比如隔音、用料的耐久性——未来几年是否还能保持这个表现?这是个问号。
有个细节我忘了说,我的朋友修理厂师傅之前讲过:小鹏G7零件给得很快,但价格一般还算合理。也许,这也是它能快速占领市场的一点。
对了,跑长途时,你们觉得这车底盘震动会不会比豪华车多点?毕竟用钢板多,弹性可能差点。
我还在想,未来快2万公里时,底盘会不会出现一些异响?这可能跟用料和结构设计有关,但还没验证。
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买车其实更看重能跑得开、能装、便宜修,而不是那些华丽的底盘结构。这个趋势,我觉得会越发明显。
(这段先按下不表)好了,关于这辆小鹏G7的底盘,你们觉得还剩多少安全感?还是说,真是够用就行。可以跟我聊聊你们的想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