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上海车展,彻底变了天。
4月25日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但曾经刷屏的“流量密码”却失灵了——没有前呼后拥的网红CEO,没有博眼球的争议话题,连车模都成了配角。
展台上,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技术成了绝对主角。
那些习惯了靠“红衣大叔”“卤鹅哥”强行投喂流量的车企高管们,这次彻底懵了:怎么观众全跑去围观工程师讲参数了?
这届车展最狠的“打脸”莫过于:当技术流玩家亮出真本事,流量咖们瞬间现了原形。
某些CEO总以为,只要人设够炸、热搜够多,就能掩盖技术空心化的尴尬。
可现实呢?
观众用脚投票,直奔硬核展台。
大家早看腻了“高管直播卖车”“CEO互怼”的戏码,更关心的是“这车电池安不安全”“智驾系统有没有忽悠人”。
说到底,车企不是娱乐圈,用户要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底气,不是“泼天流量”的泡沫。
这场无声的“祛魅”背后,是消费者认知的升级。
过去几年,多少车企用“全栈自研”“L4自动驾驶”等黑话包装技术短板,结果安徽SU7爆燃事件直接撕开遮羞布——当宣传话术比技术跑得快,迟早要付出生命代价。
上海车展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行业的真相:流量能造神,但技术才能救命。
那些还在搞“方向盘配重块”“高速睡觉营销”的玩家,该醒醒了!
上海车展给所有车企上了一课:这里叫“车展”,不叫“戏台”。
当观众开始对着参数表拍照、追着工程师提问,说明行业终于回归本质。
流量或许能赚一时眼球,但只有技术才能赢得长久尊重。
这场变革里,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网红,只有不可糊弄的用户。
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评论区聊聊:你买车时更看重技术实力还是品牌营销?
一起让那些认真造车的企业被看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