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牵手华为合作震撼业界

宝马也开始和华为合作了,这事本身不算什么大新闻。毕竟在汽车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车企和科技公司联手搞智能化、电动化,已经成了趋势。可就在这两天,有人拿奔驰一季度财报开了炮,说它利润暴跌四成,还单方面宣布放弃全年盈利目标。这么炸裂的数据一下就冲上了热搜,还有人直接嘲讽:“是不是硬刚华为的代价太大了?”瞬间画风全变,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意思。

四成利润的跌幅,确实挺吓人。放在梅赛德斯-奔驰这种老牌豪车巨头身上,听起来更让人摸不到头脑——不是说豪车市场抗压性强吗?怎么也扛不住了?既然这数据本身很爆,那就先拆开看看它是怎么来的。奔驰一季度营收其实还算稳,增长了8%,大概达到370亿欧元,这本身不算太差;销量也没崩,全球交付了50万台新车,同比增长了3%。乍一看,销量和营收双涨,账面上并不难看,那利润怎么就掉得这么狠?

宝马牵手华为合作震撼业界-有驾

往下捋就能发现一些线索。奔驰的毛利率确实下来了,尤其是在电动车板块。电动车销量涨了89%,这数据很亮眼,但问题是电动车的利润率一直是整个行业的通病,不如燃油车。再加上研发投入也在加码,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大约是21亿欧元,占营收的5.7%,这个比例在整个汽车行业里算比较高的。换句话说,奔驰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花费是真不小。这一轮利润暴跌,和电动车卖得多、研发投得狠有直接关系。

宝马牵手华为合作震撼业界-有驾

不过,仅仅是电动车拉低毛利率,还不至于让人这么紧张。更大的问题可能在“结构性吓人”上——也就是它的账期压力。奔驰的财报里提到,现金流情况不太乐观,有短期资金问题,这让市场上不少人开始不安了。可问题是,这种资金压力在整个汽车行业里并不算特别离谱。尤其是传统车企都在搞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时候,前期投入大、账期紧是正常现象。拿宝马举个例子,它的研发费用占比也高达5.5%,和奔驰差不多,现金流压力也存在,但市场对它的质疑就没那么多。换句话说,奔驰的数据看着吓人,可能更多是因为它“被放大”了。

这里再拉几个对比,看看其他车企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国内的新势力,像蔚来、小鹏这些公司,基本都是靠烧钱做市场。蔚来去年一整年亏了将近140亿人民币,研发费用占比超过20%,这种战略性亏损已经成了新势力的常态。特斯拉虽然账面上看起来很风光,但它早期的亏损规模也不小,甚至差点撑不住。至于传统车企,像大众、丰田这些公司,也都在电动化转型中经历过阶段性利润下滑。行业内普遍共识是,这种转型期的投入是必须的,短期数据难看,但长远来看是为了保住未来的市场份额。

宝马牵手华为合作震撼业界-有驾

那回到奔驰,它这一轮财报到底是因为乱花钱,还是在抓机会?从动作上看,奔驰并没有失控。电动车销量涨得猛,说明它在电动化的市场竞争力还是在的;研发投入高,是为了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这些领域补课,毕竟特斯拉和华为已经压得整个行业喘不过气,传统车企不跟上节奏只能等着被淘汰。至于利润的短期下滑,更像是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说白了,奔驰没活路的说法太夸张,它其实是在赌一条未来的生存路径。

宝马牵手华为合作震撼业界-有驾

不过,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也是市场上争议最大的地方——奔驰和华为的关系。在智能化领域,华为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了不少车企的“外脑”。奥迪和宝马都开始和华为合作,奔驰却一直强硬,保持距离。这种姿态确实让人觉得它有点“过于自信”。如果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核心领域落后,就算燃油车卖得再好,未来也很难保住老牌豪车的地位。这种僵持的态度是不是正确,可能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

总结一下,奔驰一季度财报看着吓人,是因为转型期电动车利润率低、研发投入高,以及短期账期问题叠加的结果。这些问题行业里普遍存在,拆下来其实没那么危险。至于它下一步怎么走,关键不在表面的利润数据,而在它能不能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继续硬刚华为,能把底子做厚,那姿态强硬也没毛病;但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不愿合作,最后反倒落后于奥迪和宝马,那就真的危险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