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老李这两天骑车嘴里念叨,说电动车限速25公里,他每天上班都得多花二十分钟,说什么都不理解这个规矩。我也听他抱怨过,不止一次。有次在小区门口买豆腐,听旁边老太太还瞎扯,说要是限速换成35公里,通勤就能和城里那些大电摩一样,“不至于骑着让人笑话”。可眼下看起来这限速老是下不来,之前听师傅说,9月之后新规死板规定电动车就是不许超25——也没得商量了,速度这事基本算铁板钉钉。
不过也有点意思,这阵子摩托车圈子里开始有风声,说好多地方松口了、能骑。内蒙古呼和浩特上回传来消息——原来说的什么二三轮摩托哪儿都不能跑,现在改了,发个公告废止了原来的禁令,师傅两口子骑着摩托都敢往市中心钻(不过听说有几条路还是卡得紧,得留意标牌,不然吃罚单)。我群里有信阳的朋友也刚发照片,摩托穿过市区没事,原来得绕好几条街。重庆和济南那边也都在慢慢放宽了,这几个月都风向变了点,不像以前那么死板。
这事儿说起来南北差挺多。像我们这儿一到冬天早晨全是雾气,开摩托等红灯都得隔着口罩嘟囔:“能骑才是真自由!”前些年有小摩托还被城管堵过,说是“禁行路段”。但自从这些政策松动后,买摩托的除了青年,隔壁大爷也开始琢磨要不要把自家闲置的老春风捡起来擦擦,反正现在进市区容易了。
前阵子,小区车友群里有个彪哥,抱怨摩托车驾照换证跟当年买房似的,体检、拍照、填表,每次得请假跑车管所,好几个人还差点因临时排不上队耽误了学车。本来这点事谁都烦,不过最近听他说,换证流程可以上网搞了,自己在家拍个照片,手机上传——快到连菜市场排队都不用。邮寄服务也顺带改进了点,邮费隔壁师傅还嘀咕值不值,但比钻车管所强多了。
倒是摩托车驾考“下乡”这事,在贵州、云南算是热闹,彪哥去年专门下乡考驾照,说除了考场人少,费用一下降了近四成,300多块一下就变150——听着像抢五折家电。在村里甚至还送考车上门,赶场天一到,考官给乡亲们开考试讲解会,两个小时全村过一半人都能弄完。攒了不少热闹把戏,反正对于农村来说,这下不怕路远又花钱。
要说车主聊起冷门配置,我师傅老戴还喜欢叨念摩托有防滑链这事,冬天省的摔了腿。有一回我自己差点摔趴,才明白他唠叨不是没道理——电摩除非是那种专门做四季胎的,不然冬天路面真不稳。还有摩托的座椅加热,听起来贼高档,其实用的人不多,可要是北方零下十多度早上赶路,那半小时骑下来屁股真比冰箱还冷。老戴还夸过新型ABS,说刹车不打滑,我原本以为这玩意靠老司机手感,谁知道新车真有不少装备。
群里曾有车友吐槽过新老车比,夏勇前阵子收了辆老版嘉陵,跟买的新大洲小奔比,“油耗下来了,可那劲头就是不如老车,算不得吃劲。”还有人胡说电机和链条寿命——说新电摩的马达经常出问题,其实一查才知道都是假消息,修车师傅说“还是用的皮实,别信那些乱传。”
这年头养护八卦也不少。像我们街边修车铺师傅说,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这事他们最有话说:“我修过20年小日本牌子都还蹦得欢。”现在厂家用料更上档次,很多重机骑十来年也没啥大毛病。可政策还得看官方,虽然市面上老摩托没爆出啥问题,但强制报废还是摆在那,车友群里隔三岔五都在嚷快别强行报废,毕竟好养的能走很久。
顺嘴提一句,最近小众品牌像CBU进口这些比起国产的“杂牌”有点被冷落。我邻居阿宽买了台意大利贝纳利,说实话零配件贵得离谱,头年换了一次滤芯,价格能顶两个月的早餐钱。可他那小踏板发动起来,比国产款安静,骑了一年就没啥事。
有回下班遇见隔壁老梁,他边拎菜边嚷:“电动摩托也不让快,我换油摩是不是能冲一冲?”——其实也只是随口聊聊,他还吐槽了一整路的电动车限速。最近咱这片的骑行圈子也越聊越热闹,消息真假夹杂,养车的、换证的、考新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天夜里路灯下,彪哥在群里发了张旧摩托照片,说“修好了,打算开去老家看看。”听说那辆车是十年前买的,账都记错了,公里数都被儿子涂掉。倒是临走时说了一句:“这摩托,想养就养,报废那档子事先搁着吧。”车友群瞬间闹哄哄的,真假消息都没人争了——反正骑上路才是目的,其他慢慢再讲。
数据和政策啥的,都是恁家师傅们口头一传,有时候连官方政策都赶不上这街坊聊天快。这些年,老摩托还是会偶尔在小巷子里冒出,电动的限速也没多松,反正大家骑车归骑车,故事随时在路上接着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