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全球知名车企巨头-雷诺集团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有3000人会被优化,该消息引发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悉,此次裁员计划是雷诺集团宣布“Arrow”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拟通过“自愿离职”在全球裁员3000人,裁员幅度约15%,主要针对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性部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裁员是雷诺集团新任CEO福兰上任后燃起的“第二把火”,此前不久,雷诺集团高管团队密集调整,这被视为“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分析认为,雷诺集团此次裁员旨在应对盈利预警、股价下跌、电动化高成本及行业竞争压力。雷诺裁员不仅一家车企的困境,更是传统燃油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所遇困境的缩影。
雷诺集团,欧洲汽车巨头,2024年底拥有9.86万名员工。2025年7月,新任CEO福兰上任后迅速调整高管团队(如任命Katrin Adt为达契亚CEO),并推出“Arrow”计划,聚焦成本削减与效率提升。10月中旬,雷诺集团宣布一项涉及3000人的裁员计划,该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采用“自愿离职”模式,目标简化运营、优化固定成本。
2025年上半年,雷诺集团营收276亿欧元(+2.5%),但营业利润率降至6%(去年8.1%),净亏损111.43亿欧元(剔除减值后净利4.61亿欧元,同比降66%)。作为全球知名车企,雷诺集团的这项成绩单显然是不合格的,而且还凸显其财务压力。
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进入电动化“深水区”。在电动化浪潮下,电动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动车渗透率更是逐月上涨。在这个大背景下,燃油车销量下幅度下降,不少老牌燃油车开始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比如本田、通用、现代、大众等车企相继传出“减产控产、降本增效”的消息,大量的产业工人因此而面临失业的命运。
与此同时,关税壁垒日益高筑,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传统燃油车企的经营成本,而这种压力会沿着供应链传导。过去两年来,传统汽车经销商、零配件供应商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凸显,有关4S店、零配厂破产的消息更是层出不穷。
总的来看,雷诺集团的裁员并非个例,而是当前行业问题的缩影。短期来看,裁员的确是降本增效的最佳手段,但能否让企业“摆脱困境”则还是未知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