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冲进百强,奇瑞翻倍上升,吉利小米齐头并进

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中国制造业的精气神,有一个比春晚还准的节目——那就是《财富》世界500强榜单。7月29日,这只大喇叭再次响彻全球商务现场。中国造车大军在榜单上跑出了赛车级的“加速度”,后视镜里留下的是逐渐远去的同行。

先看比亚迪。去年你还以为它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今年人家直接冲进了全球百强,飙到第91位。上升52位,这比地铁早高峰挤进前三都难。比亚迪靠啥?是“技术宅”的耐心积累。2024年的财报数字已经不是“令人满意”,而是“令人咋舌”:营收7771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别问增长多少,百分之二十九和三十四这种增速,搁在传统车企都是天方夜谭。

你以为比亚迪已经算“卷”了?真卷还得看奇瑞。排名直线跳跃,从去年的385名飙到233位,一下子提升152名,堪称榜单里最能跑的“黑马”。营收两年增了53%,利润飞涨,增额高达206亿美元。要知道,这不是中彩票,是在存量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中国车企到底有多少潜力?看看奇瑞便知——“技术宅”,但也能“网红”出圈。

还有一个老将吉利,坚持不懈也是种实力。“稳中有进”的最好注解就是吉利汽车,在榜单上上升30位,跻身155名,销量半年就暴增47%。别人还在“规划创新”,吉利是真的边创新边卖货,旗下瑞典、英国的豪车品牌协同开花,全面覆盖新能源和传统市场。今年,吉利管理层看业绩都看麻了,干脆调高销量目标,直接加码到300万辆。这种信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市场一线一辆辆车卖出来的。

比亚迪冲进百强,奇瑞翻倍上升,吉利小米齐头并进-有驾

当然,如果说新能源造车是热闹的排队窗口,那小米现身说法、“跨界造车”绝对是自带弹幕。今年小米以297位杀入榜单,比去年上升100名。这位自诩“米粉”的雷军,率小米创下2019年以来最大涨幅。去年,小米收入3659亿元,交出史上最佳成绩。要不是手机、智能家居已经让人眼花缭乱,现在“小米汽车”成了硬核新IP。雷军还豪言,未来小米还要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速度。注意,这是2025年许下的flag,不是春晚说段子。

比亚迪冲进百强,奇瑞翻倍上升,吉利小米齐头并进-有驾
比亚迪冲进百强,奇瑞翻倍上升,吉利小米齐头并进-有驾

从这些数据和排名来看,外界还在说什么“中国威胁论”、“技术山寨”,中国车企已经不屑回应。他们用一份份铁打的榜单,告诉全球同行:技术能“宅”但业绩不能宅,研发和市场齐头并进,靠的是战略、创新和死磕到底的韧性。早些年,全球车企上榜的画风还是“德日美霸榜”,中国只能仰望。而近三年,榜单每更新一次,都是一次权重变化的历史见证。中国品牌不再是补位的,小米、比亚迪、奇瑞、吉利,开始指挥“世界车队”的走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关于追赶与超越的最佳范本。

这里我们用个比喻。以往中国车企像是马拉松里的执拗陪跑者,凭耐力守在队尾,总想着万一哪天前面选手脚底抽筋,能多超一个算一个。现在,这几个年轻选手直接打开了加速挡,年轻气盛的特斯拉、保时捷都要侧目下场。更关键的是,榜单反映的不是单家企业高歌猛进,而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整体升级。

当然,如果你期待这就是结局,那你低估了中国企业的胃口。中国造车军团的目标从来不是“进一次百强就收工”。一边迅猛地推技术创新,电池、智能驾驶、车联网、海外扩张,一个都不放松;一边耐心打磨每一款新车型——谁说只有德国人懂“工匠精神”?未来的世界车市,谁也说不准,大概率是你家楼下刚上市的新车,logo下面的拼音越来越少见、汉字越来越多。

回想过去,欧美七大巨头主导榜单,看似不可动摇。如今,中国企业以一匹又一匹黑马的速度刷新了名次。你说什么最“卷”?最卷的不是企业本身,而是中国人的野心。只要会发现问题、不怕技术攻坚、还保持疯狂学习的姿态,谁能断言百强门口排队的不会更多中国品牌?

总之,这份榜单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毕竟,中国企业的标配,是每年都要把世界再卷一遍的执念。未来,《财富》榜单会有多少汉字,就看中国企业还能跑多远。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