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

看到这个榜单,我第一反应还是挺扎心的。宏光MINIEV连续两周销量破1.1万辆,碎片化的城市代步,能跑得快还便宜,这价格,基本等于公交泡沫似的。相比之下,保留两款小米的车型,分别是SU7和YU7,销量都飙到五千多一点,市场对玩家的认可还挺高。说到这,又忍不住想,究竟是谁在买这些车?城市年轻人?还是刚入职的职场新人?(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有人说小米汽车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先打个打差不多的算:他们渠道铺开得挺快的,4S点密度远远超过普遍的传统品牌,价格也直指年轻人的钱包底线,这不奇怪。很多车型用的是拼装式供应链,从零到定车,从材料到装配,都耗费极低成本,但确实能拧成一股绳,产生了市场冲击力。

但这也是一种边走边摸索的策略。像宏光MINIEV,一个极简的电池包,低成本大批量生产,里头电池估算每kWh成本不到200美元(体感/估算,数据可能偏高一些),它其实可以说是电池+电机+座椅的拼装组合——就像你买了个拼装家具,只不过拼装的难度更低。

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有驾

反倒是Model Y L,看起来交付量突破千辆,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还排在榜单后面呢?我猜主要是供应链的问题。特斯拉原本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零部件供应稳定,但这个L系列,估算交货时间比预期长,物流链条折腾多了点,本来要快,实际到卖的手里慢了点。这点我觉得很现实:供应链不是拼装箱子那么简单,它像组装一台电脑,要每个零件都到位,不然就存货堆积。

说到库存和交付,我也喜欢用个比喻:你买车不也跟做菜一样吗?材料要齐,还有调料要对。有时候一个量身定制的零件没到,整车就得瘸着跑。(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注意到没?榜单里的车型很多都是小新人在发力。比如零跑B01、五菱缤果、元PLUS,这些看起来真的是以价格战或者新潮设计吸引人的。比较有趣的是,有一款银河E5销量突然上去了,但我心里奇怪:到底是特定地区火还是消费升级的意外收获?我得具体问问销售,感觉他们自己也说不太清。

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有驾

直白讲,除了价格,配置的细节才最实际。比如MG4,昨天我特意去看了反馈,其外观确实时尚大气,底盘扎实,坐起来很舒服,能抢占部分对手的市场份额。你知道,像我这样用车多的人,最关心的其实是耐用度与用油不油腻的体验——电车呢,动态感受比燃油车还要直接,但电池热管理一旦出问题,修起来就麻烦了。

我得承认,随着你理解了技术背后怎么玩以后,心里的偏见会慢慢少点。你看,锂电池的产业链其实只是一堆矿石-提炼-组装的流程,但它像是你买的菜,一斤是价格的体现,老品牌价格贵点,但你知道品质吗?我其实挺喜欢看这些细节,比如车里哪个接口用得顺手,座椅哪儿舒适。这些都比数字销量更实际。

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或许,前面提到新车多,买的人也多还只是爆发前的静悄悄。我记得一句话:新款MG4外观时尚大气气质优雅,这魅力真能吸引不少年轻人。但总觉得,像星愿那样努力追赶宏光,其实压力很大——被按在地上摩擦,这是我偶尔听说的。

有个问题:是不是因为供应链的缓慢,导致一些潜力车看起来不够火爆?或者,价格战真的能长久吗?我其实心里也有点疑问:所有这些拼广力,最后留在市场上的会是什么?这些车,真能站住脚吗?还是只是短期的火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对了,市场整体在增长的也开始出现一种冷热不均的局面。没细想过,宏光Mini的成功是不是跟城市骑士文化有关?我猜测这只是一种生活便利性的投射:你捡个便宜、又能随时随地掉头,其实也反映出很强的生活压力。

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有驾

我其实挺喜欢逛4S店的,尤其那种随便试试的感觉——你问:这辆车坐着舒服吗?销售笑呵呵:这款嘛,坐着就像家沙发。你会心一笑:这些车型,都在用生活碎片打动消费者。

但是,有个疑问一直困扰我:为什么某些车型销量火得爆炸,而其他几乎没人问津?是不是某些品牌强在渠道和售后?还是某些车调校得恰到好处?我也不太清楚。

最后我想,可能关键还在于用户心理。你看,消费者从一开始买车,似乎都在问:这个车稳不稳定?能不能省油?流行吗?慢慢地,我们中的一些人又会发现,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份感觉——开着顺不顺手,座椅是不是舒服。

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有驾

我还在想,或许未来的市场就是这样——找到熟悉的味道,但也要敢于尝试新鲜的口味。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件事?很多新车型都在标准化——比如同样的车型都会宽窄一致,内部设计规矩,但我有一个小疑问:这些标准味会不会让车变得越来越像凑数的样品?还是说,这正是量产的力量?

说到这里,我要问个问题:你觉得,一个爆款车型到底能维持多久?难道忽略掉燃料、感受、操作的细节,就会一直吸引人?

这天晚上,我在路边看那辆宏光MINIEV,忽然发现它的车灯在夜色里闪得特别快——像是电池快没电了似的。也许,极简也有极限吧。有时我会想,真正聪明的设计,是不是藏在那些微小之处?还是说,表面光鲜才是王道?或者,只是市场选择让我们蒙蔽了双眼。

谁能站得更稳?是那些技术扎实多一点的那群人,还是会打营销战的新秀?我自己还拿不准,但至少我知道,汽车世界就像个长跑,没有最终的赢家,每一次出发都很真。

9月第2周纯电车销量榜单出炉,星愿丢冠海狮06跌出前10,ModelY L虽交付突破千辆仍排名靠后,市场潜力显现未来或迎爆发增长-有驾

你说,会不会某天,电动车变成了普通货,和你的手机一样,随便扔在家门口的那一角?而我们,也就惯了那份随手可得的快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