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融资速度创纪录,中德双基地布局震撼行业!

9月12日,追觅汽车宣布完成首轮融资,距离其官宣造车仅仅过去两周时间,或成为国内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新造车企业。

更令人震撼的是,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已经携团队赴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新工厂选址位于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附近,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

追觅汽车融资速度创纪录,中德双基地布局震撼行业!-有驾


资本看好,战略布局清晰

追觅汽车此次融资速度之快,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的强烈看好。虽然追觅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及投资方,但此次融资将用于支持其德国建厂计划及全球化战略闭环的推进。

追觅汽车确立了“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战略路径。这种模式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同时借助德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和本地化供应链资源,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

落户德国,利用集群优势

追觅汽车选择直接将工厂建在德国柏林附近,与特斯拉做邻居,这一决策体现了其全球化战略的高起点和野心。该地区拥有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覆盖精密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的完整产业链。

这意味着追觅汽车未来将有机会直接与当地品牌共享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网络,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并将网络高效覆盖整个欧洲。

据报道,追觅汽车将与法国巴黎银行进行合作共同建造德国工厂。这种与金融机构合作建厂的模式,可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追觅汽车融资速度创纪录,中德双基地布局震撼行业!-有驾


技术积累,跨界人才融合

作为追觅汽车的母公司,追觅科技在智能硬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截至2024年底,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45%为发明专利。

这些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为追觅汽车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团队构建方面,追觅汽车已组建起一支涵盖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的跨行业人才队伍,包括原智能硬件业务的核心研发人员,以及来自传统整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

这种“智能+制造”双基因驱动的组织架构,既能高效推进技术迁移与集成创新,又能保障研发、量产与品控环节的专业性与成熟度。

产品规划,瞄准超高端市场

追觅汽车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动车型,对标布加迪威龙,预计于2027年正式亮相。这一产品定位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相对空白,避免了与大多数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

俞浩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车型渲染图,并宣布样车将于年底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首发。这种营销方式与传统车企截然不同,更接近科技产品的推广模式。

追觅汽车融资速度创纪录,中德双基地布局震撼行业!-有驾


全球化渠道,显著竞争优势

追觅科技已经建立的全球化渠道将成为其汽车业务出海的显著优势。目前追觅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门店,服务家庭超3000万,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

这一成熟的全球营销网络,为追觅汽车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了强大支撑,这也是许多新造车企业难以短期建立的优势资源。

回应质疑,展现企业实力

在宣布造车后,追觅曾面临一些外界质疑。对此,追觅创始人俞浩在朋友圈发文回应:“追觅现金流充足,经营状况良好。”

俞浩还透露:“最近两年,公司和个人还拿出了50亿左右高价回购老股,使得我们的持股比例从45%提升到了70%。所有退出的投资人,都赚了钱,早期投资人赚了几十倍。”

这一表态展示了追觅科技的资金实力和长期发展的信心,也是对那些质疑声音的最有力回应。

追觅汽车融资速度创纪录,中德双基地布局震撼行业!-有驾


结语

追觅汽车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其“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独特模式,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值得期待。

随着2027年的临近,追觅汽车能否如期推出其对标布加迪威龙的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并将中国智造与德国工艺完美融合,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动话题:您认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是否靠谱?
支持观点:科技企业带来创新思维和技术积累,传统汽车正在被智能化重构,跨界者更有优势。
反对观点:汽车制造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跨界者缺乏整车制造经验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中间观点:跨界与合作相结合可能是更优路径,利用传统车企的制造经验与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相结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