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车的价格能买一部中端手机,你还会觉得“便宜没好货”这句老话站得住脚吗?
这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五菱又一次把大家的认知推到了墙角。2025款五菱星光S正式上市,起售价定在8.98万元,顶配也不过十出头。这个数字,别说放在新能源SUV里看,哪怕对比A级轿车,都像是在“亏本赚吆喝”。但别急着下结论——这一回,五菱似乎不是来“卷价格”的,而是想重新定义什么叫“基础配置”。
我们过去总说国产车“堆配置”,但星光S的升级,更像是在做一场“系统重装”。2025款全系标配Ling OS灵犀智能系统,支持语音连续对话、远程控车、OTA升级,甚至能通过手机APP实现无钥匙启动。你早上还在被窝里,车已经在楼下预冷好了。这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用得爽不爽”的问题。更别说全系标配ESC车身稳定系统、倒车影像、主驾安全气囊这些本该是“标配”的“选配”项,五菱这次干脆打包送齐。
有意思的是,它还悄悄把“续航焦虑”往角落里推了一把。插电混动版本(PHEV)纯电续航达到150公里,综合续航破千,百公里馈电油耗低至4.6L。什么概念?从北京到郑州,全程用电,几乎零油费。而如果你选择纯电版,CLTC工况下510公里的续航,日常通勤两周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在电池成本依然高企的今天,五菱是怎么做到在8.98万的价位塞进这么大一块电池的?业内人知道,它自建电池回收体系,用梯次利用技术把退役电池“复活”于入门级车型——这不是省钱,是把产业链打穿了。
当然,也有人冷笑:便宜车再强,安全能过关吗?这里就得提一组数据了。2024年中保研对星光S进行了碰撞测试,车顶承重达到5.2倍车身重量,A柱几乎无变形,侧气囊及时弹出,乘员舱保持完整。要知道,这可是按1.5倍标准来测的。五菱在车身结构上用了高强度钢占比超过60%,热成型钢用在关键连接点——它没说“我很安全”,但它把钢用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可问题也来了:当一辆车几乎把“性价比”打到天花板,我们是不是该反过来问一句——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配置吗?我朋友老张买了星光S,第一天兴奋地研究语音助手,第三天就只用它开空调和放音乐。“那么多功能,用得上的就三四个。”他说。这让我想到智能手机刚普及时,大家为8核处理器、2亿像素疯狂,结果大多数人只用来刷短视频。技术超前,未必等于体验升级。五菱给了你一艘航母,但你只想在池塘里划船。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卷配置”成为主流,车企会不会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驾驶感?星光S的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像踩在棉花上,但高速过弯时侧倾明显,动力输出也偏“佛系”。它很适合城市代步,但如果你渴望一点驾驶乐趣,可能会觉得它“太懂事了”,懂事到没了脾气。
这其实折射出一个行业趋势:在电动化普及的下半场,主流消费者不再问“能不能跑”,而是问“值不值”。五菱星光S的出现,像是一记试探——它用极低的门槛,把智能化、长续航、高安全这些原本属于中高端车型的标签,统统拽进了平民市场。某种程度上,它不是在卖车,是在做一场社会实验:当技术红利被彻底摊薄,汽车还能是什么?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8.98万买一辆SUV,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买了麻烦”?或许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五菱正在逼着整个行业重新思考——我们到底在为一辆车的什么买单?是品牌溢价,还是真实需求?当“产品力”不再由价格定义,下一个被颠覆的,会不会是我们对“好车”的认知本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