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碾压日系车?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别再被忽悠了!

最近,车圈里有个挺大的动静,就是长城汽车的老总魏建军公开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其实没什么优势,这话一出,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

咱们这些年听到的、看到的,不都是说国产车进步神速,尤其是在新能源这块,已经开始追着甚至压着日系车打了嘛?

怎么到了行业大佬嘴里,反倒成了没优势了?

国产车碾压日系车?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这到底是真的谦虚,还是我们都被“国产车崛起”这个故事给骗了,它其实只是个美丽的谎言?

这事儿吧,咱们普通老百姓可能看不懂大佬们之间复杂的商业博弈,但车是自己开的,钱是自己花的,好不好用,值不值这个价,咱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与其听大佬们在云端过招,不如咱们自己下场,把车门打开,坐进去,开一圈,实实在在地比一比,看到底是谁在进步,谁又在原地踏步。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就是你坐进车里的那一瞬间。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走进很多日系车的4S店,坐进一辆二十来万的畅销SUV里,总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那个方向盘,摸上去还是硬邦邦的塑料感,中控台上那块屏幕,尺寸不大,界面设计也像是五六年前的风格,点一下划一下,总感觉慢了半拍。

你要是想用语音功能喊它开个导航,可能得字正腔圆地重复好几遍,它才能迷迷糊糊地反应过来。

这种体验,不能说它不好,只能说它实在是太“经典”了,经典到让人觉得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可你再转身去看看同价位甚至更便宜的国产车,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一坐进去,大面积的软性材料包裹,触感细腻,十几英寸的高清大屏立在中控,清晰度和流畅度跟咱们手里的智能手机没啥两样。

很多车都带人脸识别,你一上车,它就认出你来了,自动把座椅、后视镜、音乐都调到你最喜欢的设置。

国产车碾压日系车?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你想干嘛,直接跟它说就行,“我有点热”,它就能帮你打开空调或者天窗。

这种感觉,就像是从一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换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便利性和科技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更别提那些细节配置了,比如座椅通风、座椅加热、五花八门的氛围灯,在十五万左右的国产车上基本都给你配齐了,可在二十多万的日系车上,可能连个后视镜加热都得额外加钱。

这笔账,谁都会算。

当然,光有好看的“皮囊”还不够,车子开起来怎么样,核心技术硬不硬,才是关键。

这方面,以前我们总觉得日系车有“三大件”的技术壁垒,开不坏,省油。

可到了新能源时代,这“老三样”变成了“新三样”——电池、电机、电控,赛道完全变了。

先说开起来的感觉。

很多人都开过日系混动车,起步确实安静平顺,但你要是想在高速上超个车,一脚油门踩下去,经常是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吼,车速却上得慢悠悠。

而现在国产的插电混动车,电机和发动机协同工作,动力响应非常快,超车就是一瞬间的事,整个过程还特别安静。

更关键的是能耗,很多人觉得混动车亏电了就费油,但实际上,像比亚迪DM-i、奇瑞鲲鹏超能混动这些技术,即便是在没电的状态下,油耗也能做到比同级别的日系SUV低不少,甚至能低接近一半。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国产车碾压日系车?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再往深了看,就是车子的“大脑”和“心脏”。

现在评价一辆车聪不聪明,主要看它的芯片。

国产新车现在普遍用的是什么?

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个芯片在咱们的手机圈里都是高端货,用在车上,保证了车机系统飞快的运行速度,开导航、听音乐、多任务处理都毫不卡顿。

反观不少日系车,还在用着一些性能落后好几代的车载芯片,体验自然就差了一大截。

而电池这个“心脏”,差距就更明显了。

前两年,有日系品牌的纯电动车,标称续航四百多公里,结果车主们一到夏天开个空调,实际能跑的里程直接打对折,冬天就更惨了。

车主群里怨声载道,天天都在讨论怎么规划充电路线。

而国产的电池技术呢?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以安全著称,做针刺实验都不会起火爆炸;宁德时代的电池,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都得找它供货。

而且在耐用性上,国产电池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环境里,依然能保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电量。

国产车碾压日系车?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当比亚迪敢喊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的时候,日系品牌又有几个敢跟进的呢?

至于老生常谈的质量问题,所谓“日系车开不坏”的神话,也并非牢不可破了。

近些年,一些著名的日系“神车”也频繁因为刹车、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缺陷进行大规模召回。

反倒是国产车,根据一些权威机构的统计,近几年的百车故障率在持续大幅下降,品控和可靠性进步非常明显。

所以,回过头来看魏建军总的话,我们或许可以有另一层理解。

他说的“没优势”,可能更多是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看到了新能源赛道竞争的残酷,利润的微薄,以及像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和焦虑。

这更像是一种行业内部的清醒呐喊,而不是对国产车产品力的全盘否定。

毕竟,市场是不会说谎的。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历史性地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在汽车工业的老家欧洲,每卖出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台是中国制造。

丰田的掌门人丰田章男,之前一直对电动车持保留态度,但最近也开始紧急调整战略,全力拥抱电动化。

这些全球市场的真实反应,就是对国产车实力最好的证明。

说到底,咱们普通消费者关心的不是大佬们的口水战,而是自己手里的钱花得值不值。

当一辆国产车能让你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先进的技术、更丰富的配置、更低的用车成本,并且它的安全和质量也越来越有保障时,那个所谓的“美丽谎言”,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