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今年五一假期的高速公路上,除了堵车大军,还藏着一个“秘密”——每10辆车里有5辆是燃油车。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燃油车不少是新款:长安新蓝鲸发动机车型一箱油能跑1000公里,吉利把燃油车部门改名为“中国星事业部”,长城甚至掏出了4.0T V8大排量发动机……明明新能源才是大势所趋,这些车企却突然在燃油车上疯狂“内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燃油车“闷声发大财”:销量占比超五成,海外更吃香
打开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榜单,会发现一个反常识的现象:吉利59%、长城74%的销量依然来自燃油车。 就连宣称“全面新能源”的比亚迪,旗下燃油车驱逐舰05也贡献了15%的销量。 在国内市场,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仍然是燃油车的主战场——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0%,油价波动远不如续航焦虑来得实际。
真正的爆发点在海外。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其中燃油车占比超过70%。 奇瑞在俄罗斯卖出的车里,每10辆有8辆是燃油车;长城皮卡在中东靠着柴油发动机征服沙漠;就连德国老牌车企的大本营,也出现了搭载长安蓝鲸发动机的SUV。 一位迪拜车商直言:“中国燃油车价格只有BBA的一半,但空调能扛住50度高温,这才是刚需。 ”
技术战开打:加油的车也能“智能进化”
当所有人以为燃油车技术已经触顶时,自主品牌硬是砸出了新花样。 长安的新蓝鲸发动机用上了航天级隔热材料,把热效率拉到44.28%,比丰田混动还高3个百分点。 加油时打开手机APP,系统会根据油价波动和路况,自动计算最省钱的驾驶模式。
吉利更绝,直接把纯电车的配置搬到了燃油车上。 星瑞L智擎版装上了8155芯片,中控屏和银河系列新能源车完全同款,语音助手甚至能提醒“前方2公里加油站92号油降价3毛”。 车主实测发现,这套系统让城市油耗从8.5L降到了6.3L,相当于每公里油费比地铁还便宜。
长城玩起了“油电合体”。 坦克300 Hi4-T版本,低速用电省油,高速切回燃油,越野时双动力叠加。 有车主在阿拉善沙漠实测,综合续航突破1200公里,比纯油版省出两箱油钱。 技术负责人透露:“这套系统研发费砸了18亿,但燃油车利润高,三个月就回本了。 ”
用户真实选择:加油5分钟,续航1000公里
在北京某吉利4S店,来看星越L燃油版的消费者挤满了展厅。 销售经理算了一笔账:混动版比燃油版贵3万,按每年开2万公里算,油费差价7年才能追平。 “很多人直接说,充电太麻烦,加油跑得远才踏实。 ”
新能源车主的反向选择更值得玩味。 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给家里添购了长安CS75 PLUS,理由很现实:“跑长途还是油车靠谱,上次开电车去内蒙,充电排队冻感冒了。 ”数据显示,30%的新能源车主家庭仍保留燃油车,节假日形成“电车通勤+油车远行”的组合。
车企的算盘:用燃油车利润养着新能源
翻开财报会发现隐秘的真相:吉利每卖一辆燃油车净赚8000元,而极氪每辆电动车亏4.7万;长城坦克系列毛利率高达35%,欧拉新能源却只有12%。 研发工程师透露:“燃油车平台改造成混动,成本比从零开发电车低60%。 ”
全球化的现实压力也在倒逼选择。 欧盟推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马来西亚直接拒绝电动车补贴政策。 奇瑞在巴西建的工厂,第一条生产线全是燃油车。 “得先活着才能谈未来。 ”某车企高管私下说,“现在用燃油车赚的钱,才能撑到新能源盈利那天。 ”
充电站外的另一条赛道:加油站变身服务区
敏锐的企业早已布局加油生态。 山东高速集团在服务区增设燃油车专属服务:加油免费洗玻璃、胎压检测,95号油会员日每升直降1元。 壳牌推出“智慧加油站”,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加完油自动扣款,全程不下车。
更狠的是车企亲自下场。 长城与中石化合作建设“超充+超快加油”综合站,加油枪旁边就是800V充电桩。 吉利在杭州试点“加油送充电券”,加200元油送50度电,把油车用户往自家充电桩引流。 这些动作暴露了真实意图:燃油车不是过渡产品,而是能源生态的重要一环。
写在最后:方向盘上的“两条腿”哲学
当我们在讨论油电之争时,车企早已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 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卖得火爆,但同品牌的五菱星辰燃油版依然月销过万;比亚迪一边推仰望U8,一边给燃油车装上DM-i混动系统。 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看似矛盾,实则暗合市场真相——没有落后的技术,只有不会进化的产品。
加油站和充电桩并排林立的画面,或许就是未来十年的常态。 正如一位自驾游博主所说:“管它油车电车,能带我穿越318国道的都是好车。 ”而车企要做的,就是让消费者踩下油门时,永远有得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