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

你有没有想过,当所有人都在为新能源车欢呼时,这个市场背后到底藏着多少“虚火”?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电动车广告、商场里扎堆的新势力体验店,甚至加油站旁边都摆上了充电桩——但热闹背后,许多品牌却像放烟花一样短暂绚烂后迅速消失。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传统豪华品牌和一匹经销商“老将”突然牵起了手。

最近,一汽奥迪和中升集团签下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这可不是普通的合作——双方要在2025年联手开至少10家新门店,还要在新能源业务上搞创新。有人说这是“抱团取暖”,有人说是“各取所需”,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更像是在新能源浪潮中,两个经验丰富的选手找到的一条“韧性增长”之路。

新能源的“虚火”背后,传统玩家在做什么?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新能源车市场确实火爆,但很多品牌只顾着烧钱抢份额,甚至卖一辆亏一辆。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40%,但超过一半的经销商依然在亏损边缘挣扎。就连中升这样的经销商龙头,去年卖新车都开始亏钱,利润全靠售后服务和二手车业务撑着。这时候,一汽奥迪找上门来合作,双方一合计:与其被市场推着走,不如主动联手造“护城河”。

举个实在的例子,中升在全国有419家门店,光奥迪的店就占了一大块。但过去几年,不少奥迪经销商因为价格倒挂(高价进货、低价卖车)选择退网,甚至转投新势力品牌。这次合作,双方直接瞄准了新能源转型——比如在新建的店里加入虚拟展厅、智能客服,甚至试点“油电同店”模式。中升的董事长李国强说:“现在卖车不能光靠展厅大气,得让顾客觉得进店像进科技馆。”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为什么说这次合作是“韧性增长”的关键?

韧性,说白了就是“抗打能力”。新能源车竞争激烈,但一汽奥迪和中升的玩法很聪明:不跟风砸钱,而是把现有的资源“盘活”。比如中升的售后服务网络遍布全国,修车、保养、钣喷这些业务本来就有稳定收入,现在加上奥迪的新能源车,可以直接给车主提供“买车-充电-维修”一条龙服务。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更绝的是双方在智能化上的布局。今年奥迪要推出的A6L e-tron和Q6L e-tron,全系搭载和华为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想象一下,顾客在新开的店里不仅能试驾,还能通过AR眼镜“穿越”到虚拟赛道体验自动驾驶。这种玩法,既保留了传统4S店的实体优势,又蹭上了科技热度,简直是把燃油车的经验和电动车的未来捏在了一起。

真实案例:杭州萧山奥通店的“变形记”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去年,杭州萧山一家奥迪4S店差点关张——传统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展厅又没跟上。但今年和中升合作后,这家店直接改头换面:一楼摆上最新款的奥迪e-tron,二楼变成“车主俱乐部”,提供免费咖啡的同时还能预约上门充电服务。店长王伟算了一笔账:“原来卖一辆燃油车利润不到5%,现在新能源车加上售后套餐,利润率翻了三倍。”更意外的是,很多老客户听说店里能修电动车,干脆把家里的特斯拉、蔚来也开过来保养。

这种转型不是个例。中升在郴州的新店甚至搞起了“周末科技课堂”,家长带着孩子来学智能驾驶原理,顺便围观奥迪的自动驾驶演示。用他们的话说:“卖车不如先卖体验,体验到位了,订单自然来。”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未来的胜负手:让经销商“站着赚钱”

过去,4S店最头疼的就是主机厂拼命压库存,卖车不赚钱还得靠厂家返点。但这次合作里,一汽奥迪直接放话:“不让经销商亏本卖车。”具体怎么做?比如新车上市前,中升的门店可以先做用户调研,根据当地需求调整配置和价格;又比如卖车搭配独家售后服务包,把一次性买卖变成长期收入。

新能源虚火过盛,一汽奥迪牵手中升集团韧性增长-有驾

更关键的是,双方计划用数字化工具“精准卖车”。比如山东的顾客在线预约试驾,系统直接推荐最近有现车的门店;广东的客户想买高配版e-tron,店里没货可以直接从隔壁省调车,三天内到店。这种“全国一盘棋”的调度,既能减少库存压力,又能让顾客少跑腿。用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安德楷的话说:“我们要让经销商觉得,卖奥迪车不是任务,而是生意。”

结语:热闹之外,更需要“聪明增长”

新能源的浪潮不会停,但盲目跟风只会被拍在沙滩上。一汽奥迪和中升的这次合作,给行业打了个样:不拼价格战,不搞虚假繁荣,而是用扎实的渠道、创新的服务,把“虚火”变成“真火”。就像一位汽车圈老炮说的:“现在卖车,光靠PPT讲故事不行了,得让顾客摸得到、用得好,还得让合作伙伴赚到钱。”这场“韧性增长”的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答案或许就藏在明年那10家新店的销量数据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