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理想汽车跟一辆“龙虎卡车”撞了一下的视频,在车圈里、在网络上可真是刷了屏,动静闹得挺大。根据界面新闻2025年7月28日的报道,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理想自己安排自己的一台新车,跟一辆特制的龙虎卡车来了次“亲密接触”。拍得那叫一个高清,好几个机位,剪得也挺精致,明摆着就是要给大家伙儿看。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伙儿肯定都在琢磨:理想这么干,到底图啥?是真要验证自家车子多安全呢,还是说,这压根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大秀?我琢磨来琢磨去,说实话,我觉得这两样啊,它可能都是。安全的事儿,车可能确实扛撞了;但营销的心思,那也是昭然若揭,算盘打得很精。
大家想想看:如果纯粹是为了验证安全,测试一下车身硬不硬,理想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指名道姓非得跟“龙虎卡车”过不去吗?这个选择本身就透着不寻常。“龙虎卡车”在咱们老百姓心里代表啥?那就是路上最让人提心吊胆的“大块头”啊!选它来撞,一下子就戳中了大家伙儿对行车安全最深的那个忧虑点。咱退一步说,就算老板没想到后果,他们公司的公关团队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干会引起多大争议吧?风险明摆着,但为啥还是干了?说穿了,人家觉得这么干“值”,预期的效果盖过了风险。
所以啊,搞这么大阵仗,高清拍摄,精心剪辑,全网铺开,理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告诉你“我车撞了没事”这个结果。他真正想要的,是整个“安全”这个话题的话事权!他要在所有车企前面,抢先一步,给消费者脑子里那“安全”俩字儿打上他理想的烙印!尤其是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赛道上,他是想靠这一撞,把“安全”这张最重要的牌,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拔个头筹!
理想这几年卖车,主打的就是“家庭”概念。家是啥?是咱们心里最软的那块肉。安全把家人送到目的地,是所有开车人、坐车人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安全,就是理想讲“家庭”故事时最硬核的那个基础。
但关键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老百姓真心觉得你车安全?光靠厂家自个儿说“我用了多少高强度钢”、“我做了多少次测试”,大家可能没感觉,听着像自卖自夸。那怎么才能让人信服?理想的答案挺直接——真刀真枪地撞给你看! 而且不仅要撞,还要撞得轰烈,撞得大家都看见,最好是全网围观!用最直观、最刺激眼球的方式,把“安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眼前实实在在发生的场景。就是要营造一种心理优势,让大家觉得:“别的牌子可能不敢这么撞,或者撞了效果没我好,但我理想就敢,而且撞赢了!”
选的对手是龙虎卡车,这就更狠了,就是冲着大家最害怕的那个痛点去的。效果确实达到了,关注度爆棚,全民热议。当然,争议也铺天盖地地来了。
一看这阵势,压力之下,理想赶紧出来说话了,想平息争议。可大家仔细听了吗?他那个说明,说是澄清,讲着讲着,不知不觉又变成了一次精心包装的技术发布会。什么“三条力传递路径”、多少个“环形吸能结构”、“A柱C柱没变形”、“气囊全打开了、电池没起火、车门自动解锁方便逃生”……这一套套专业的说法,又精准地抛出来。等于借着说明会的由头,再把自家产品的安全卖点强化了一遍。这手法,实在是……挺老练。
被拿来当靶子的东风卡车,理想也没忘了提一嘴,说这车在重卡里算“硬茬儿”。这话啥意思?意思就是:“瞧,我找的是个够硬的对手,撞赢它更能说明我牛!”摆明了就是把东风当个“硬核参照物”,踩上去显得自己更高。
那咱们作为普通消费者,看了这出大戏,到底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咱得实事求是地说,从撞车的结果来看,理想这台车在车身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上,确实是有真功夫的。那些碎片咋飞的、车身撞成啥样了、驾驶舱是不是完整,这些镜头里的东西骗不了人。理想这几年在安全这块儿的投入,像激光雷达、智能防碰撞、车身材料这些,也确实砸了不少钱下去。整个行业,主流车企在安全研发上的投入也是年年增加的。这一点,咱不能否认,得认。
但是!各位,但是特别重要!
这件事之后,我心里头,相信也是很多朋友心里头,反而多了一块疙瘩,而且这疙瘩越堵越大。啥疙瘩呢?那就是:“安全”这件天大的事儿,看着看着,有点被带跑偏了,越来越像一个“营销道具”。如果汽车厂家一门心思都在琢磨怎么“演”安全、策划更抓眼球的碰撞表演,而不是把用户的生命安全当作最根本的出发点,那这事儿就真的变味了,跑偏了!安全不能变成表演!
真要是这样,“安全”这两个字的分量就轻了。我们买车花的钱里,难道有一部分是付给这场秀的吗?我们最需要的,是造车的企业对产品、对我们生命安全那份实打实的敬畏心和责任感啊!造车企业,说到底,最根本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是造安全的车,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销量、眼球、市场份额这些当然也重要,但它们应该是安全做到极致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不能反过来,让安全为营销让路,甚至把安全变成吸引眼球的表演道具!
所以,回到根儿上:理想,还有所有其他的车企,你们到底想把安全放在什么位置?而我们这些普通的用户,普通的家庭,该不该配合你们演这场“安全秀”?
理想闹这么一出,热度有了,流量爆了,短期之内销量可能真会上涨。这我不否认,眼球经济的威力摆在那。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局面吗?显然不是。
各位朋友,我们作为消费者,此刻最担心的是什么?最盼望的又是什么?
我们最担心的是:其他车企看到理想这次“成功”了——吸引了这么多眼球,引爆了这么大讨论,收割了这么高关注——之后,会怎么想?会不会有样学样?琢磨着策划更刺激、更能抓眼球的“碰撞秀”?把原本严肃认真的安全测试,彻底变成了一个比谁更敢撞、比谁秀得更精彩的“安全真人秀”?如果大家比的都是这个,那做安全技术研究的初心在哪?
而我们真正发自内心盼望的,恰恰相反!我们盼的是,理想这“一撞”,如果能真的触动到同行,那触动的方向,应该是所有车企都动真格地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实实在在地加大研发投入,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个关乎安全的细节! 不是去学怎么“演”得更好。安全不是为了撞给我们看的那一瞬间,安全的终极目标,是尽量避免发生碰撞,即使万一不幸发生,也要给车里的人筑起最坚固的堡垒!
真正的安全,是一种藏在骨子里的底气。这种底气,来自对技术的不断突破,对每一处潜在风险的穷尽排查,对生命无条件的尊重。它可能没有精心策划的撞车视频那么“燃”,那么刺激眼球,但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守护在你日常行车的路上,默默保护着你和你珍视的人。
所以说,车企们,你们该较劲儿的地方,真不是怎么设计下一场更炫的碰撞表演!你们该拼命的战场,是在研发的投入里!是在钢材的选择上!是在车身结构的优化里!是在智能系统怎么能更快一步发现危险、帮你避开危险上!是在怎么能让电池哪怕在极端情况下也稳稳当当、不起火不爆炸上!是在那些平常看不见、但关键时刻绝对能救命的硬功夫上!
我们普通消费者想要的,是这份踏踏实实、不用表演的安全感。
安全最高明的境界,其实是一辈子都用不上车上那些碰撞防护结构。是压根儿不需要靠撞给你看来证明什么。是那些藏在日常行驶背后,不断升级、默默守护的技术力量。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咱们永远平平安安,永远不撞上那龙虎卡车。
咱们都真心盼着,理想汽车这一撞,最终撞响的,不是流量狂欢的鼓点,而是让整个汽车行业都醒醒的警钟:回归到对安全的真正敬畏,回归到对用户生命负责的本位。让行业的竞争,回到实打实的技术和服务上来。每一次碰撞测试,都只为了验证技术、提升安全,而不是为了博眼球!
这样做了,才算对得起每一个在路上的普通人,每一个期盼着家人平安的家庭。这才是最长远的眼光,最根本的负责,也是最打动人心的“营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