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要出新车了,一个叫EV2的纯电小型SUV,2026年发布,专供欧洲,卖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5万。
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车怎么样,而是非常关心起亚高层的精神状态。25万,买个小型电动爹,还是韩国品牌的,还是个期货。讲真,这已经不是自信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当下这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汽车市场,发起的行为艺术。属于三体人看了都想放下水滴,过来递根烟的程度。
他们好像还没搞懂,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上来就是掀桌子。什么品牌溢价,什么设计传承,在绝对的低价和绝对的配置面前,都是花里胡哨。友商都在研究怎么把对手的餐厅直接炸了,你还在琢磨摆盘好不好看。坏了菜了,你这上的是珍馐佳肴,但问题是,大家现在都在吃席,还是流水席,谁管你那个?
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想象一下,一个武林大会,所有门派都打疯了。这边比亚迪拿着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路砍到蓬莱东路,见谁砍谁,嘴里还喊着“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那边小米刚出山,直接掏出了加特林,对着天上“哒哒哒”一顿扫,不管打没打着人,气势先拉满,主打一个火力覆盖。蔚来的乐道更是重量级,直接在现场开始挖地基,说要建个换电站,顺便把所有人的盒饭都换成营养膏,美其名曰“体验升级”。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起亚老师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端着一杯红酒,优雅地走上台,清了清嗓子说:“各位,请看我这套祖传的王八拳,虽然慢,但是姿势很标准,而且,很贵。”
就问你怕不怕?
你怕不怕我不知道,反正同行看了也得傻。25万这个价格,你说它贵吧,在欧洲那个被老牌车企喂shi喂惯了的市场,可能还真有人觉得“诶,不贵”。但问题是,你面对的参照物已经变了。你的对手不是大众ID.3,不是标致e-208,你的潜在对手是那些从中国这片蛊王之地杀出去的,一个比一个颠的电动压缩毛巾。它们在国内卖十万,出口欧洲翻个倍,配置依然能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你一个400V平台,人家800V都快普及了。你还在讲续航483公里,人家已经开始卷无可视频的自动驾驶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买过两代韩系车的中年人,对韩系车是有感情的。它们就像那种班级里很努力,成绩中上,但永远当不了第一名的同学。没什么大毛病,但你也说不出他到底好在哪。这种中庸之道,在燃油车时代,是一种生存智慧。但在今天,中庸就是原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态。
起亚EV2这些所谓的亮点,什么“对立统一”的设计语言,什么尾灯和轮拱融合,什么后排座椅向上翻……我求求了,这些东西真的不值得拿出来讲。这就像一个程序员跟你吹他的代码注释写得多么规范一样,这难道不是基本功吗?后排座椅向上翻,我十几年前的飞度就会了,你现在拿出来当卖点,这是什么汽车界的文艺复兴?典中典。
真正的核心是什么?是决定权已经不在你手里了。技术的定义权,价格的定义权,甚至审美的定义权,都在被重塑。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是什么?不是特斯拉的FSD,而是中国马路上那些不讲理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责任就跑不了。这种极端环境,才能催生出最强的技术。你用欧洲那种绅士般的驾驶环境去定义产品,等于用幼儿园的规则去打UFC,不被揍哭才怪。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点刻薄了。但没办法,面对这种魔幻的现实,不刻薄一点你都对不起这个荒诞的世界。我最近在琢磨一件事,便利店的关东煮,为什么海带总是卖得最快?这跟车有关系吗?没有。我就是突然想到了。
你不得不佩服起亚这种头铁的勇气,在这个所有人都疯了的时代,还想体面地做产品。但讲真,这种体面就是最大的不体面,本质上是对市场和用户智商的公然侮辱。它以为用户是傻子,看不到隔壁桌的价格和配置。它以为品牌还有光环,还能像奔驰一样,车标就值十万。
醒醒啊!25万买个这玩意儿?脑子呢?!
所以,起亚EV2这款电动方糖,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它会在欧洲卖得不好不坏,因为那边信息差还够厚。然后被国内媒体拿来当做反面教材,反复鞭尸,论证国产品牌的伟大光荣正确。最后,在某个汽车博主的视频里,成为一个梗,一个关于“活在过去”的梗。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成为一个梗。多么庄严。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