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子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销量蹭蹭往上涨,结果到了欧洲直接翻车。
顶着"新能源老大"的名头杀过去,却在这个汽车老巢栽了大跟头。
卖不动、销售点太少、牌子没人认、策略走偏…国内好使的招数到了欧洲全不灵了。
欧洲本来是迪子出海的头号战场,现在倒成了反面教材。
卖得惨:从"销冠"变"路人甲"
去年迪子全球卖了300多万辆新能源车,干翻特斯拉当上纯电老大。
国内市占率35%,妥妥的扛把子。
可到了欧洲就歇菜了,2024年全欧洲才卖了5万多辆,新能源车市占就2.8%。
在德国这种主战场更惨,全年连3000辆都没卖到,存在感约等于零。
要知道迪子可是砸钱当了德国欧洲杯的主赞助商。
特斯拉在欧洲还是纯电一哥,大众宝马这些地头蛇也守得稳稳的。
迪子连个脸熟都没混上,这对烧钱搞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真是啪啪打脸。
路子走歪:想拿国内套路打天下
迪子这次栽跟头不是运气差,是整套策略都跑偏了。
1.车型没选对
刚进欧洲时只推纯电车,完全没get到当地人喜欢插电混动。
德国意大利这些地方虽然推纯电,但老嫌充电麻烦、电费贵,都爱买插混过渡。
迪子在国内插混技术数一数二,可到了欧洲压根没推,白白错过机会。
2.牌子没人认
国内说起新能源就想到迪子,欧洲人压根没听过。
广告里吹"NEV第一车企",但"NEV"这种中国词,老外根本听不懂。
宣传没接地气,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3.铺货不给力
在德国刚开始就30来家店,比特斯拉和本地车企差远了。
好多城市连店都没有,想看车试驾都没地方,跟隐形人似的。
4.拍板太死板
迪子内部是技术宅说了算,大事都要总部拍板。
这在变化快的欧洲市场反应太慢,前线反馈上去黄花菜都凉了。
内外夹击:压力山大
2024下半年迪子欧洲团队快扛不住了:车卖不动、库存堆成山、经销商要跑路。
德国上半年才注册1432辆,同比暴跌四成。
欧洲新能源车市也降温了,补贴砍了电费涨了,电动车卖不动了。
原本想的蓝海直接变泥潭。
这时候迪子总算明白:不调整真要完犊子。
紧急补救:换帅改策略
2024年迪子欧洲大换血,挖来前Stellantis高管阿尔塔维拉当老大,招了一帮本地老江湖。
不只是换人,整个思路都变了。
现在开始推插混车型,像宋Plus和海豹06这些明星款都引进欧洲。
销售点从德国27家扩到120家,西班牙意大利也在狂开店。
宣传改打"省油环保不挑充电"的实用牌,不再吹全球第一。
这些变化说明迪子终于放下身段,开始按欧洲规矩办事。
行业通病:中国车企出海综合征
迪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蔚来在德国开店贵还没人逛,小鹏在北欧扑街后赶紧撤。
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普遍有这些毛病:
1.误以为便宜+技术牛就能通吃,其实品牌文化更重要
2.不敢放权给本地团队,结果既不接地气又反应慢
3.太急着要成绩,没耐心做品牌积累
说白了,现在新能源车企走的弯路,跟十年前中国手机出海时一模一样,只是这次难度更大。
最后说两句
迪子在欧洲摔这一跤虽然疼,但要是能长记性,从技术宅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坏事也能变好事。
做品牌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得不断试错。
全球化不是把国内成功直接搬过去,得重新摸清门道。
一句话:到了人家地头就得按规矩来,太把自己当回事迟早要栽跟头。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