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手握1100亿现金,高速超充站铺到车企第一

点击关注不迷路

理想汽车手握1100亿现金,高速超充站铺到车企第一-有驾

最近,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动态,内容简单粗暴:

“理想现金储备1107亿,高速超充站数量全国第一。”

这条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人感叹“这钱多到能买下半个县城”,也有人质疑“建这么多充电桩,真能回本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理想汽车这波操作到底图什么,又能不能给新能源车主带来真正的实惠。

一、账上1100亿,理想汽车到底有多“富”?

先说钱的事。

1107亿现金储备是个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其他车企:

蔚来2024年底账上约450亿,小鹏约300亿,比亚迪同期约2200亿。

按照行业标准,理想这个数字确实算“土豪”级别,但比比亚迪还是差了 一截。

不过,比亚迪的现金更多是传统业务支撑,而理想作为新势力车企能攒下这么多钱,确实不容易。

有人可能会问:钱多就是厉害吗?

还真不是。

特斯拉2024年现金储备也超2000亿,但人家一边烧钱建工厂,一边还在全球降价。

理想不一样,它把钱花在了“基建”上——也就是超充站。

李想自己说,这1100亿是“基建狂魔”的底气。

换句话说,理想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不如砸钱铺充电桩,既解决用户痛点,又能形成竞争壁垒。

但问题来了:

理想真需要这么多超充站吗?

咱们接着看。

二、高速超充站铺到“家门口”,到底有没有必要?

理想这次主打的“九纵九横”超充网络,简单说就是在主要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52公里就建一座超充站。

按官方数据,G4京港澳高速沿线建了32座,G45大广高速(京广段)37座,G42沪蓉高速甚至达到40座。

这密度什么水平?

对比一下特斯拉:中国超充站总数约1.5万座,覆盖高速里程约1.2万公里,平均间距大概在80公里左右。

理想这次公布的高速站密度虽然不如特斯拉,但胜在“专攻主干道”,比如G3京台高速、G5京昆高速这些南北大动脉全被覆盖。

不过,理想这波操作最让人意外的是:

它不靠“烧钱补贴”抢市场,而是用基建硬刚用户焦虑。

新能源车主最怕什么?

不是续航,是“堵车时找不到充电桩”。

理想直接把超充站建到高速上,还承诺“10分钟充500公里”(理想i8车型)。

这相当于告诉用户:

“你别怕跑长途,我路上全给你安排明白了。”

但理想这步棋也有风险。

一位充电桩行业从业者私下吐槽:

“超充站建设成本是普通快充桩的3倍以上,维护费用还高。如果车少,长期运营可能亏钱。”

不过,理想显然算过账:2024年销量突破40万辆,今年目标60万辆。

车主基数上来了,充电桩利用率自然不会太低。

更何况,理想超充站只对自家车型开放,相当于把充电服务变成“会员特权”,间接绑定用户。

三、理想i8定价35万起,能成爆款吗?

说完钱和充电桩,再聊聊理想i8。

这款六座纯电SUV已经开启预订,预计售价35万-40万元,7月29日发布会公布最终价格。

从参数看,i8主打“大空间+长续航”,对标特斯拉Model X?

不,Model X卖100多万,i8明显是奔着腾势D9、极氪009来的。

不过,这两款车型的销量加起来还没理想L系列零头多。

理想为啥要押宝i8?

答案还是“用户需求”。

理想L系列(L7/L8/L9)主打家庭用户,i8则瞄准“商务+长途场景”。

比如,六座布局适合多人出行,超充网络保障长途续航,智能化配置,比如后排娱乐屏、空气悬架对标高端MPV。

一位试驾过i8的车主告诉我:“这车不像电车,倒像一辆‘有腿’的移动会客厅。”

不过,35万起的定价确实尴尬:

买得起的人可能直接选BBA油车,年轻用户又嫌它“太商务”。

但理想有自己的逻辑:

用i8拉高品牌溢价,再反哺L系列。

比如,苹果用iPhone Pro系列撑起高端形象,最终带动整个iPhone销量。

理想i8如果能站稳30万+市场,不仅能提升毛利率,目前理想单车毛利率约20%,还能吸引更多“非刚需”用户。

不过,这条路风险也不小。

去年问M9、来ET9都试图冲击高端,结果销量惨淡。

i8能不能打破这个魔咒,还得看7月29日的发布会。

四、理想模式:基建先行,到底能不能复制?

理想这波操作,本质是“基建先行+产品迭代”双轮驱动。

钱多盖充电桩,解决用户痛点;

产品线覆盖家庭、商务场景,扩大用户池。

这种模式短期看是烧钱,长期却是“滚雪球”:

车主越多,充电桩利用率越高,边际成本越低。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对现金流要求极高。

理想2024年研发投入约80亿,超充站建设投入至少上百亿。

如果未来车市竞争加剧,销量增速放缓,理想会不会扛不住压力?

一位投资人分析:

“现在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

赌赢了,超充网络成护城河;

赌输了,现金流断裂。”

不过,对比来“四处借钱”、鹏“裁员求生”,理想至少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五、给消费者提个醒:理想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最后,咱们聊聊消费者该怎么看理想这波操作。

如果你是潜在车主,理想超充站确实解决了“高速充电难”的痛点,尤其是节假日高峰期。

但如果你住在三四线城市,或者经常跑偏远地区,理想的“九纵九横”可能覆盖不到你家附近。

这时候,特斯拉的超充网络,覆盖更广或者第三方充电桩,比如特来电、星星充电反而更实用。

另外,理想i8的高价策略也提醒我们:

新能源车的“高端化”还在试探市场。

35万以上的电车市场,目前还是小众需求。

如果i8卖得好,说明消费者愿意为“电动大车”买单;

如果遇冷,可能意味着高端电车需要更接地气的价格。

理想在下一盘“长期主义”的棋

总的来说,理想这1100亿现金和2000多座超充站,不是为了和谁“打价格战”,而是在下一盘“长期主义”的棋。

它想证明:新能源车企的生存逻辑,不只是“堆配置”“卷价格”,还可以靠“基建+用户体验”赢下未来。

至于这步棋对不对,可能要等五年后才能下定论。

但至少现在,理想让车主少了 一分焦虑,多了一分安心, 这或许就是它最实在的“价值”。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