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停更微博十八天,小米汽车的舆论大厦,塌了。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信任崩塌”。当一款车的负面舆情高达96%,净情感值跌到-96%,连雷军的微博都掉粉 30 万,这不是数据,这是千千万万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曾经的 “国民企业家” 为何突然不被信任了?这一切,要从那场烧碎人心的事故说起。
3 月 29 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的监控拍下揪心一幕:一辆白色小米 SU7 撞上护栏后瞬间爆燃,火焰顺着车身迅速蔓延,短短几分钟就把整车吞噬。路过司机抄起灭火器冲过去,却发现车门死死锁死,无论怎么拉拽都纹丝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舌吞噬一切。
“接到手机推送的车祸提醒时,我腿都软了。” 遇难女孩的父亲华先生后来回忆,女儿刚 23 岁,正带着室友去安徽考试,车子是男友送的毕业礼物,提车才半年就出了意外。一家人连夜从武汉赶去现场,可等到的只有殡仪馆的车,连孩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更让家属崩溃的是小米的态度。事故第二天,小米官宣成立调查组,可直到 4 月 1 日,家属连小米的人影都没见到。“没有慰问电话,没有专人对接,只听说车子被拉去北京鉴定了。” 女孩母亲在网上一条条驳斥谣言:女儿 2022 年就拿了驾照,多次独自开高速,根本不是网传的 “三个月新手”;车子虽在男友名下,却是她日常使用的座驾,这些小米后台明明都能查到。
最让家属想不通的是两个问题:为什么撞护栏就会爆燃?为什么车门在没变形的情况下会锁死?这两个追问,像两根针,扎在所有 SU7 车主心上。
家属的追问还没等来答案,9 月 19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又扔出一颗惊雷:小米要召回 116887 辆 SU7 标准版,几乎涵盖了近一年半的产量。
这次召回的原因说得很明白:L2 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在特殊场景下识别不足,可能增加碰撞风险。但小米给出的解决方案却让车主炸了锅 —— 不是返厂修硬件,而是远程 OTA 升级。有车主直接怒怼:“撞车风险靠联网修?人命能远程重启吗?”
更耐人寻味的是召回编号里的玄机。懂行的网友扒出,编号末尾的 “I” 代表 “受调查影响召回”,根本不是小米宣传的 “主动召回”。也就是说,若不是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这些安全隐患可能还在被隐瞒。这已经是小米今年第二次召回 SU7 了,1 月份刚因泊车辅助功能缺陷召回过 3.09 万辆,短短八个月再爆问题,很难不让人怀疑是赶工留下的后遗症。
要知道,汽车圈有个公认的规矩:一款新车从研发到量产至少要五七年,可小米 2021 年喊出 “三年造车”,2024 年又急着 “冲击二十万辆”。就像老司机说的:“手机卡顿能重启,汽车出事可没有后悔药,这快消品思维用到造车身上,简直是拿人命赌速度。”
召回公告发布后,全网都在等雷军说话。毕竟以前小米出点小动静,他总能第一时间出来回应,可这次大家等了 18 天,等来的却是他停更微博的消息。等到再发声时,已是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可他通篇只谈 “抵制黑公关”“AI 大模型前景”,对 SU7 的安全问题一字不提。
这番避重就轻的发言彻底点燃了怒火。小米汽车直播间里,“车门打不开”“绿化带战神” 的评论刷满屏幕,主播根本没法正常介绍产品,好几次被迫中断直播。有老米粉失望地说:“以前觉得雷军实在,现在才发现,感动人心的口号背后,藏着对安全的冷漠。”
对比其他车企的做法,小米的操作更显刺眼。去年某新势力车企出事故后,CEO 连夜赶到现场,第二天就公布调查进展;而小米在 4 月事故后让雷军 “失联” 18 天,10 月成都事故后居然还在发新车广告。有网友吐槽:“手机出 bug 能等 OTA,人命关天的事,怎么能等得起?”
官媒也忍不住发声:“别把批评当黑公关。” 这句话戳破了小米的侥幸心理 —— 试图用流量话术掩盖产品问题,用粉丝情怀代替安全承诺,可在三条逝去的生命面前,再响亮的口号都显得苍白。
一年前,小米 SU7 上市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21.59 万的定价让网友直呼 “真香”,雷军被捧成 “懂消费者的许愿池”,连 “头发茂盛”“老婆是初恋” 都成了加分项。可短短一年,口碑就从云端跌到泥潭,问题到底出在哪?
说到底,是小米把造手机的套路生搬硬套到了造车上。手机坏了可以换,bug 多了能升级,用户容忍度高;可汽车是 “铁壳子裹人”,方向盘一握就是几条人命,容不得半点试错。小米以为靠 “快速迭代”“粉丝经济” 就能搞定一切,却忘了汽车工业最基本的敬畏心。
如今,雷军的粉丝还在掉,SU7 的销量肉眼可见地下滑。有网友说得中肯:“我们买的不是雷军的情怀,是能安心上路的车。”11 万辆召回的车能 OTA 升级,可失去的信任该怎么补?
眼下,安徽事故的调查还没出结果,家属的追问还在等待回应。对于小米来说,与其忙着抵制 “黑公关”,不如好好查查车门锁死的原因,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与其在发布会上讲 AI 未来,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底盘和安全上。
流量造车的时代,该结束了。工业的尊严,不容轻佻对待。安全,永远是汽车的第一标准,不是KPI,不是发布会的亮点,更不是创始人的个人秀。
希望小米能真正醒来。不是靠雷军发一条微博,而是靠一辆真正安全、可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车。
毕竟,人命,不支持“快速迭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