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张的焦虑
上周末,我去拜访了老朋友老张,他是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推门进去时,他正盯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我随口问道。
他叹了口气,把屏幕转向我:“你看,这个月的报表,销量比上个月又降了15%,利润更是惨不忍睹。”
我凑近一看,密密麻麻的数据里,红色数字格外刺眼。老张苦笑道:“现在卖车,利润薄得像纸一样,厂家压任务,客户砍价,我们夹在中间,难啊!”
他的焦虑不是个例。最近几个月,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不少经销商叫苦不迭。库存积压、价格战、新能源冲击……问题一个接一个。
二、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现在客户进店,第一句话就是‘还能再便宜点吗?’”老张无奈地摇头,“以前卖一台车能赚个万把块,现在能保本就不错了。”
我问他:“那你们怎么办?总不能一直降价吧?”
“不降价?客户扭头就去隔壁店了。”他苦笑,“现在市场太透明,网上比价一查,谁家便宜买谁家。”
价格战像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厂家为了冲销量,不断压低终端价格;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咬牙跟进。最终,利润被榨干,服务质量也难免缩水。
三、破局之策:从“卖车”到“卖服务”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试探性地问,“有没有想过转型?”
老张抬起头:“怎么转?”
“现在客户买车,价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说道,“如果能在服务上做文章,比如提供更灵活的金融方案、更贴心的售后、甚至是车生活生态,会不会好一点?”
他若有所思:“我们最近确实在推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免费保养、会员权益,但效果一般。”
“因为大家都在做,同质化太严重。”我提醒道,“关键是要找到差异化竞争点。”
四、新能源与数字化转型
聊到新能源,老张的表情更复杂了:“现在新能源车势头猛,但我们店主要卖燃油车,厂家给的资源也有限。”
“那就拥抱变化。”我建议,“可以尝试和新能源品牌合作,或者加强线上营销,比如直播卖车、短视频推广。”
他点点头:“最近确实有同事在试水直播,但效果还不明显。”
“坚持做,优化内容。”我鼓励道,“现在消费者决策路径变了,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缺一不可。”
五、7月11日:行业破局的关键节点?
“7月11日有个行业峰会,听说不少大佬会讨论利润下滑的问题。”老张突然提起。
“那正好是个机会。”我笑道,“也许能听到一些新思路。”
他叹了口气:“希望吧,再这样下去,真撑不住了。”
六、寒冬之后是春天
离开时,老张送我到门口,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拍了拍我的肩:“谢了,跟你聊聊,心里舒坦点。”
汽车行业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破局的关键,或许就在于跳出传统思维,拥抱新趋势——无论是服务升级、新能源转型,还是数字化营销。
7月11日的峰会,或许是一个转折点。但真正的改变,还是要靠每一个从业者的行动。
寒冬终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