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改写2026-2027新能源车的赢家名单

别再拿“新能源”的外衣混淆视听了!最新调整把话说死了:**插电/增程,等效纯电续航不满100km,想享购置税减免?做梦。**纯电车的能耗也要按新国标卡死,插混不仅看电耗,还要看“电量保持模式”的油耗达不达线。**达不到,一个字——不减。**这不是营销口号,是2026—2027年真要执行的铁规矩。

一纸公告,改写2026-2027新能源车的赢家名单-有驾

先把政策掰直白:

2024—2025 年:符合技术要求的新能源免征购置税(乘用车单车最高减免3万元);

2026—2027 年:符合要求的新能源减半征收(单车最多减1.5万元);

但注意,能不能减看的是你家车型有没有进“减免税目录”,以及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没有这两块“通行证”,一句“新能源”不管用。

技术门槛到底多硬?说人话三条:
1)插混/增程: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100km**,低了直接出局;
2)纯电:百公里电耗不得高于GB 36980.1—2025相应限值;
3)插混能耗双考:油耗要低于GB 19578—2024限值的70%/75%(看整备质量),电耗≤GB 36980.1—2025限值的140%/145%。这意味着靠“小电池+发动机硬顶”的“油改电思路”会越来越难混。

这波不是“惠民加码”,是**“挤泡沫+逼升级”**。以前靠低门槛混进目录、啃政策红利的车型,该退场就退场;真正能拿到减免的,是把能耗、续航、热管理、空气动力学、整车软件都卷到位的产品。省税这事,未来属于技术,不属于话术。

目录不是“终身制”,不达标就撤

早在2018年,工信部、税务总局就对2017年前进入免税目录但12个月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做过成批撤销,名单公开挂网——能进也能被踢。这次规则更细、门槛更高,被撤不是传说。

不合规一律清理,时间点写进公告
2023年第32号公告明确:2024年6月1日起,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型从“减免税目录”撤销。换电/燃料电池等还要补充第三方检测与匹配材料。目录管理早就从“准入”升级到“准入+年审式”动态管理。

2026-01-01 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简称“减免税目录”)的车型能按规定享受减税;2025-12-31 前已在目录且符合新要求的,会自动转入 2026 年第 1 期,不符合的就;而想进 2026 年第 1 期目录的车型,最晚 2025-12-12 前申报。这就是“卡时间+卡技术”的双闸门。

这波对谁最疼?

低续航插混:50—60km那套“通勤够用”的说法结束了,不到100km请别谈减免;

大而重的纯电:能耗按新国标掐,风阻、热泵、整车控制必须上强度,否则电耗一超线,减免也白搭。

只会讲故事的“油改电”:没有效率、没有能耗优势,只会让用户帮你交税。用户不是冤大头

普通人怎么买,才能踩准省税?三步记住:
1)看“目录”不是看海报:去工信部目录页查当期批次,核对车型编码,别听销售一句“马上就能上”。目录是动态的,真能减,目录说了算。
2)看“技术要求”不是看PPT:插混先问“等效纯电≥100km吗”;纯电看“电耗达标吗”;插混再问“油耗在电量保持模式是否≤限值70/75%”。任何一条不过线=不能减。
3)看“时间节点”不是看营销节点:2026—2027是减半征收期,但只有“进目录+达标”的车才享减。计划明年提车的,今年就盯申报节奏,别到上牌那天才发现“买了不减”。

新能源不是“护身符”,技术才是“通行证”。续航不够、能耗不行、材料不齐,说得再花也白搭;达标进目录,才谈得上减税。把钱花在好产品上,比给“话术工程”续命强太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