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有没有觉得奇怪,这网上的风向啊,说变就变,比翻书还快。
前一天还人人夸的好东西,第二天可能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就拿最近这事儿来说吧,一夜之间,好像全网都在说“理想车主一律乱停车”,这帽子扣得又大又快,让人一头雾水。
这到底是车主们约好了集体犯错,还是背后有啥咱不知道的门道?
这事儿就像一团迷雾,把理想汽车和它的几十万车主都给罩住了,今天咱就来把这层雾拨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啥。
这事儿得从今年八月初说起。
很多理想车主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成了“网红”,但不是啥好事儿。
在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上,冒出了一大堆视频,内容出奇地一致,标题也跟复制粘贴似的,清一色都是《以前真没注意,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
视频里呢,就是各种理想汽车停得歪七扭八的画面。
一开始,可能有人觉得,嗨,不就是个别车主没停好车嘛,多大点事儿。
可问题是,这事儿不对劲啊!
哪里不对劲呢?
理想汽车的法务部坐不住了,他们发现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他们一查,好家伙,光是在8月3号凌晨零点到早上七点这短短七个小时里,单单一个平台,就冒出来整整45条内容一模一样的视频!
您想想,深更半夜的,谁不睡觉,跑去专门拍理想汽车乱停车,还都用同一个文案发出来?
这哪是巧合,这分明就是有人在背后操盘,搞“集团军作战”嘛!
这些视频就像病毒一样,24小时不间断地在各个平台上传播,内容高度雷同,摆明了就是想把“乱停车”这个标签死死地贴在所有理想车主身上。
这就好比有人非要说某个省的人都爱吃大蒜,还找了一百个人在同一时间发一模一样的帖子来证明,这事儿您信吗?
这下子,理想的车主们可就遭了殃。
本来开着车高高兴兴的,结果上网一看,自己成了没素质的代名词。
有车主在网上诉苦,说自己在线下都受到了歧视,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冲着他们的车恶意挑衅。
这就不仅仅是网上吵吵架那么简单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车主们的正常生活。
买个车,招谁惹谁了,凭什么要被这么泼脏水?
所以,理想汽车法务部这次是真怒了,直接发文公告,说这事儿涉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他们要动用一切法律手段,包括平台投诉、民事诉讼甚至刑事报案,来维护车主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这态度很明确:我们不跟你打口水仗,咱们法庭上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花这么大工夫来抹黑一个汽车品牌和它的用户群体呢?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能看明白。
如今这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简直就是“贴身肉搏”。
各家车企为了抢客户,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
正常的商业竞争,比技术、比服务、比价格,这大家都能理解,也欢迎。
但总有些“聪明人”,觉得走正道太慢,不如走歪门邪道来得快。
怎么走歪门邪道?
“商誉诋毁”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招。
您想啊,直接说竞争对手的车不好,可能会被抓到把柄,告你诽谤。
但如果换个思路,不去攻击车,而是去攻击开车的“人”,那效果可就“巧妙”多了。
他们通过制造和传播“某某品牌的车主素质都低”这种刻板印象,来污染这个品牌的用户形象。
这样一来,很多潜在的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就会犹豫了:“哎呀,我可不想买了这车就被人当成没素质的人”,从而放弃购买,转投其他品牌。
这种手段,咱们俗称“黑公关”或者“网络水军”,他们通过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打击竞争对手,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这次针对理想车主的集中攻击,无论是从内容的高度同质化,还是从深夜密集发布的时间点来看,都带有非常明显的“水军”作业痕跡。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平台方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
如果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网络环境只会越来越乌烟瘴气。
好在,这次抖音平台的反应还算及时。
在接到理想汽车的投诉举报后,抖音官方在8月12号晚上发布了一则声明,算是给了个交代。
抖音表示,他们核实了情况,确认了存在大量误导性和攻击性的言论,并且已经对违规内容和账号进行了处置。
抖音具体处置了哪些行为呢?
主要有这么几类:第一,借着这个事儿蹭热度、恶意炒作的,封!
第二,搞同质化演绎,也就是一窝蜂地模仿拍“理想车主乱停车”视频的,处理!
第三,对理想车主进行人身攻击、恶语相向的,禁言!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些账号自己把头像改成“已被封禁”的样子,假装自己是受害者来博取同情、混淆视听,这种自导自演的戏精,平台也一并给处理了。
抖音还强调,他们一直在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且呼吁大家理性沟通,不要发布不实言论。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其实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真假难辨。
当看到网络上突然对某个群体、某个品牌发起一边倒的批评时,咱们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多问一个“为什么”。
这背后是真的民意沸腾,还是有人在带节奏、搅浑水?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民,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被煽动,不成为别人手里的“枪”,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同时,这件事也展现了我们国家在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决心。
无论是企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还是平台方积极响应、清理违规内容,都说明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正在落到实处。
对于那些想通过歪门邪道搞垮对手的“黑公关”和“水军”来说,这次事件也是一个明确的警告:靠抹黑和造谣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和规则的严惩。
一个健康、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才最符合我们国家和所有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