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吧,有个毛病,就爱琢磨数字。
比如说,12。
一打啤酒,十二星座,挺圆满一数。
但你要是告诉我,有个工程,要在京九铁路——就是那条能让整个国家打个喷嚏的钢铁动脉底下,生掏出一条隧道来,结果还提前12天干完了……
那我脑子里就只剩下俩字:见鬼了。
这不是开玩笑。
在工程界,拖期才是人间常态,准时完工都得敲锣打鼓放挂鞭炮,提前12天,那帮甲方估计得把施工队的祖坟都打听出来,上三炷高香。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邪乎。
这个叫“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的项目,坐标南昌,听着就跟个绕口令似的。
说白了,就是要在不停运一趟火车的前提下,把一条路从铁路霸王龙的肚皮底下给续过去。
这活儿,放古代,那得请土行孙出山。
放现在,就得靠一群比土行孙还牛的工程师。
他们用的那招叫“箱涵顶推”,听着土木,其实骚操作得不行。
你别把它想象成挖地道,那格局就小了。
这帮人的玩法,更像是给一个正在百米冲刺的巨人做微创手术。
他们先在铁路旁边,像搭积木一样,把一段段几千吨重的钢筋水泥隧道给预制好。
然后,用一堆液压千斤顶,开足马力,硬是把这个庞然大物,一点一点,往铁路地基下面怼。
上面火车跑得欢,下面隧道挪得憨。
我一想到那个画面,就觉得后背发凉。
这跟在刀尖上跳舞有啥区别?
那精度,都得以毫米来算。
负责监控沉降数据的小哥,估计上班的心情就跟看心电图似的,数值稍微跳一下,血压直接拉满。
这活儿干的不是工程,是命。
所以,这提前的12天,根本不是在工地上抢出来的。
它是在电脑前,用无数根头发换来的;是在无数次模拟推演,把所有可能出的幺蛾子都预演了一遍之后,才挤出来的。
这背后没啥热血,全是冰冷的计算和绝对的自信。
但说真的,我每次看到这种“中国速度”的新闻,心里总有点七上八下的。
我们好像特别迷恋“快”。
快点建成,快点通车,快点刷新纪录。
好像“快”就等于“牛”。
可我这人天生悲观,总忍不住想,这“快”的代价是什么?
为了这提前的12天,有没有把安全系数的螺丝又拧松了半圈?
这问题问出来,肯定有人骂我杠精。
但我真觉得,这事儿值得琢磨。
我们对效率的崇拜,有时候是不是已经压倒了对规律的敬畏?
就像一个厨子,非要把24小时才能炖烂的肉,用高压锅压20分钟就出锅,味道能一样吗?
万一炸了锅呢?
当然,我就是瞎操心。
这个南昌广州路隧道的贯通,绝对是件大好事。
它能实实在在地让堵在路上的车少一点,让回家的时间早一点。
我们这些每天在城市里奔波的“社畜”,享受的就是这种便利。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工程师的名字,也看不见他们在工地上熬出的黑眼圈。
我们只是在某一天开车经过时,会忽然发现,“欸,这儿啥时候多了条隧道?真方便。”
这就够了。
可能这就是基建的本质,用一群人的殚精竭虑,去换大多数人的云淡风轻。
他们把所有的惊心动魄都埋在了地底下,留给我们的,只是一条平坦的路。
这么一想,这提前的12天,还真挺酷的。
就像一个绝顶高手,办了件天大的事,然后把剑收回鞘里,只留下一句:“哦,小事一桩,提前搞定了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