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除了华为和比亚迪等,无人敢说稳赢。

2025年的车市,已经快进到了消费者看不到的一个战场。不止是价格战、不止是营销上的创意战,甚至已经跳脱出了技术战的范畴,不止是纯视觉大战激光雷达+传感器,不止是纯电、增程、插混。

事实上,目前各家车企的深度竞争已经来到了交付,比较末端的产能战。各家都在玩命憋爆款,但如果市场里都是爆款的话,那接下来的战争就变成了,争抢供应商的产能。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纵观近5年的汽车市场,车企遭遇产能地狱已经不是一个冷门的话题。但2025年第四季度不太一样,9月开了接近100场汽车相关的发布会和活动,浅层上,这是受到了2026年购置税将调整为减半征收的影响。购车成本变高,可能会导致销量基盘缩水。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但深层上,车企的高管们看到的更明确答案是,汽车市场越来越像智能手机。百花齐放,不同车型有各自的生存空间,这种岁月静好的状态已经在中国车市里改变。最新的状态是,细分市场里最大的爆款,能够收割50%,甚至超过50%的份额。对于车企来说,没有爆款,可以不用谈2026年留在牌桌上的话题。但现在的问题是,爆款太多了。

从争抢华为车BU,到争抢宁德时代

从营销等角度上看,几乎多数车企手中都有爆款新车。

从7月至今,爆款新车的名单不断扩容,从时间次序上排列,大体如下: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2026款零跑C16、奇瑞风云A9L、全新一代速腾L、小鹏G7、乐道L90、全新零跑C11、岚图FREE+、猛士M817、奥迪A5L、问界M8 EV、凌渡L、吉利银河A7、全新坦克500、MG4、极狐T1、沃尔沃XC70、全新智界S7与R7、奥迪E5 Sportback、岚图梦想家、享界S9T、全新问界M7、方程豹钛7、全新小鹏P7、魏牌高山7、理想i6、奇瑞瑞虎9、第三代蔚来ES8、全新问界M7、别克至境L7等。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而如果再考虑到,今年小米YU7创造纪录的订单数据,上述的成绩还会更加夸张。

再从订单相关数据上看,奇瑞风云A9L的24锁单数据超过5万辆、小鹏G7大定9分突破1万台、全新零跑C11并未公布24小时等成绩,而是在一段时间后公布了锁单了超1.3万辆、岚图FREE+公布了15分钟锁单超1.15万辆、问界M8 EV是2小时大定破7千,24小时破万。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过多的相关数字,不进行一一枚举,只挑其中比较大的几个数字来看,小米YU7大定量为18小时锁单24万辆,问界M7则取得了上市7天大定破6万的成绩。

数据之中,除了少数车企,如零跑C16、蔚来、传统车企,会更偏向选择不公布或只释放部分信息之外,其余的都在进行认知作战。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要知道,在实际的消费购买过程中,提车周期是否合理这是个重要的问题。提车周期如果过长,再加上竞争对手们直接会给出补贴退定产生的5000元这种政策。近几年间就发生过,包括蔚来ET5和蔚来ET5、小米等等爆款被截流的现象。

有别于燃油车时代,各大头部车企都有着自己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逻辑很类似,要高度依赖供应商。同时,在燃油车时代,各家的发动机技术路线和关键细节不同,但如今的时代里,很多东西都是同质化。供应商自然不能盲目的制定一个产能目标,而这样的整体情况之下,也就造成了一个新的结果,这么多的爆款,谁能从供应商手里拿到更多的产能,别的车企就约等于要少拿一块。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而同时,还有一个客观现实是,车企们打造爆款的心态如今是不容有失。所以,尽可能会修正之前遇到过影响销量的问题,比如电池“无混发”就在今年问界M8上,被余承东打造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理想汽车在其中则是付出过代价的,包括2024年引入欣旺达电池,再包括理想i8第一次上市时,全系混发宁德时代和欣旺达也确实引发了一定的不满。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好被理解的案例在于华为。不论是上汽成为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亦或者是广汽、五菱、奥迪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争抢和华为的合作权以及合作深度。

本质上,一切都是结构性的再分配。毕竟,很多硬性技术的主导权并不在自己手中。

产能会有压力,提车会变慢多少?

所以说,当涉及电池产能、智驾辅助和智能座舱相关产能的领域,国内目前的主要产能集中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车BU、地平线等等几家车企手中。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从供应商的产能表现上看,实际上并不太好解决爆款扎堆带来的产能空缺。根据2025年半年年报,宁德时代电池产能为345GWh,产能利用率接近90%,产量为310GWh。而从相关投资来看,在建产能有235GWh,也就是说,到2026年时,爆款挤兑产能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但在2025年,相应的产能竞争已经开始。9月30日,问界M7流出了相关消息,要求在10月28日之前将供应能力提升到1200台/天,这比此前制定的3万台/月目标要上浮了6000台,还有说法是,问界M7可能要挑战月销量4万台的产能表现。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不过好就好在,全新问界M7并未使用骁遥增混电池,三元锂电池是宁德时代5系电池。而这也就意味着,它不用去跟最新的增程2.0大电池技术去争夺相应的产能。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还包括,宁德时代如今无意做特别激烈的扩张行为。从营收上看,其2025年上半年7.27%,为1788.8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304.8亿元人民币,增长33.3%。不过,这并非来自于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贡献,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3.48%略微下滑,到22.41%,而是靠储能电池业务向上拉动。另外,宁德时代的半年报里还有2个关键行为特征,一是受到电池技术迭代过快的影响,做好了存货跌价准备,二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这不难理解,很多头部企业,如今都在尽可能的进行瘦身行为,保证在全球经济不断波动的情况下,能尽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对此,部分车企本身给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比如问界很早的就布局了厂中厂。宁德时代直接将电池研发和生产能力部署到问界超级工厂内部,这能很好的提升电池的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不过,问界这种车企毕竟是极个别案例,对整个行业产能的代表性不够。

而另一种流派则是,天生就不选择一线供应商,选择竞争较少的二线供应商。但,这就存在一个拼运气的问题了,要看消费者到底是认可品牌,觉得只要价格合适,供应商稍微差点也没关系。不过从目前的局面来看,15万元以上的车型,这种爆款的衰落速度很快。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而回到消费者的购买,其实也是明牌。全新问界M7目前给出的提车周期约为1-4周和4-6周共2种,处于尚可接受的状态。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车型还包括,蔚来第三代ES8,李斌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表示,今年的产能规划到了极限4万辆,也许会比4万辆多一些,但也就多一点。好在是,李斌在发布会上就已经提前官宣了托底政策,蔚来会补偿2026年购置税新政策带来的购买成本上升。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另外,方程豹钛7,也因为爆单,目前正在调整相关产能。以及,最近刚刚上市的理想i6根据公开数据和李想此前给出的产能计划也能大体上算出,如果最近下单,可能会有少量车要到2026年完成交付。当然,这都是幸福的烦恼。

而除此之外,比较没想到的是,小米SU7的提车周期也变长了。在今年后半年7月开始,下单小米SU7的部分车型,会在2026年才能交付。不过,这也容易理解,小米SU7正在给小米YU7让出产能。同理还有,乐道L60正在给乐道L90让出产能。

国庆假期订单太多,车企在面对,爆款太多挤兑产能的新局-有驾

总之,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经过十一黄金周假期之后,很多爆款车型的订单还会创下新高,其所带来的提车周期变长似乎难以避免。那就要看,究竟哪家车企能把周期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亦或者是为了保住大定,给到其他更多补偿性政策。

写在最后:

实际上,产能战与交付战,还能折射出更多的真正现实。

比如,它可以用来辨别新车是否真正完成了爆款。有很多新车,虽然大定的数字很好看,但提车周期却在不断变短,同时体现到周销量、月销量上,也是不温不火,这是消费者可以进行分析的一个途径。

总之,车市的变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而所有人在消费的时候,也要慢慢开始关注这一个新生的维度。毕竟,车辆的交付周期不断进行变化的周期里,如果再有同类的更便宜的新车型推出,这会让很多人陷入自我怀疑和纠结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