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最不务正业的,可能就是腾势了。前脚刚让高圆圆老师代言,后脚就搞出来一个2026款的N9,生怕大家不知道这车有多“女神同款”。我一看到这个新闻,脑子里就一个想法:不装了,摊牌了,豪华SUV的尽头就是给中年男人造一个移动的梦。
这个梦的第一层,叫“面子工程学”。你看它搞出的那几个双色车身,什么紫瑢金、红雅金,听着就像修仙小说里主角捡到的天材地宝。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让你开出去的时候,隔壁老王看不出你这车具体多少钱,但感觉就很贵。这就是玄学,一种让你在等红绿灯时都能感受到优越感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一到社交场合,水一浇,哗一下就膨胀成五星级酒店了。
然后是那个尺寸,车长五米二,轴距三米一,这哪是车,这分明是个移动的精装三居室。一排二排三排的空间数据给你标得明明白白,生怕你不知道它大。但最有意思的是,我作为一个开过各种七座SUV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绝大多数时候,这车里就坐我一个人。我一个人,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宫殿,在上班的路上一路堵过去,后排的零重力座椅和双小桌板上可能放着我的公文包和昨天没喝完的半瓶矿泉水。你说这荒诞不荒诞?这就是中年男人的“表演性需求”,我可能用不上,但我必须要有,万一哪天真要带全家老小出门呢?万一呢?这种“万一”思维,就是车企最喜欢的韭菜。
接下来就是最魔幻的部分,动态体验。百公里加速3.9秒。我得强调一下,这是一台重达两吨多,长达五米多的移动城堡,它3.9秒破百。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路口,你一脚油门下去,旁边的宝马3系可能都还在怀疑人生。太阳都要给你晃一个趔趄。有必要吗?完全没必要。爽吗?废话,当然爽。这种把性能参数拉满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管你什么驾驶乐趣、什么品牌底蕴,我直接用数据把你拍在墙上。如果说以前大家还在一个餐厅里比谁的菜好吃,现在腾势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站在废墟上问你,还吃不吃?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圆规掉头”和“智能蟹行”。听着就典中典。我能想象到那个场景,在一个狭窄的停车场里,你启动了这个功能,车子像个喝醉了的螃蟹一样横着挪,周围的人都拿出手机拍你,以为你在整什么行为艺术。这技术有用吗?在某些极限情况下,可能有用。但这玩意儿最大的作用,是给车主一个吹牛的资本。它解构了驾驶本身,把一个技术活儿,变成了一场魔术表演。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大型SUV操控的难题,关键也不在于什么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而在于你敢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你的车开始跳“机你太美”。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的意思,对吧?
然后我们聊聊那个所谓的“智能座舱”,或者按我的说法,叫“数字罐头”。4nm芯片,五块大屏幕,从AR-HUD到后排吸顶屏,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这比他们的水滴还闪。车企现在的心态就是“加大加大加大”,把所有能塞进去的屏幕都给你塞进去,UI做得跟手机一样。他们似乎坚信,只要屏幕够多,交互够炫,用户就会忘记自己只是在开车。导航流转、音乐接续,这些功能听着很美好,但对我这种手机没电就会焦虑的人来说,我只想问一句:大哥,能让我安安静静地连个蓝牙听歌吗?别搞那么复杂行不行!
当然,最玄学的还得是那个天神之眼B,名字一听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号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领航。从过收费站到城市领航,听着是把你当巨婴一样伺候。但你信吗?反正我每次用类似的辅助驾驶,手都死死地放在方向盘上,眼睛瞪得比谁都大,精神比自己开还紧张。因为我知道,机器是死的,但路上的“野生资本家”是活的。只要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驴以一个诡异的角度切进来,什么天神之眼都得变成凡人俗眼。最终决定技术成败的,不是实验室参数,而是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所以这个功能,它有,就是有。但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就是过不了。这种薛定谔的智能,才是当下辅助驾驶的真相。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2026款腾势N9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个缝合怪,一个把中年男人所有幻想都塞进去的许愿机。它有奔驰的豪华感(虽然是自己定义的),有特斯拉的科技感(虽然有点用力过猛),有理想的家庭感(虽然大部分时候是空载)。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给你堆上。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的需要一辆车去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不完美,甚至有点滑稽,但它用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你:别想了,买我一个就够了。这是一种耍流氓式的结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这种耍流氓,有时候还真他妈的管用。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