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一边,有的车却还在为续航 300 公里发愁。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正是 2025 年摩旅圈的真实写照。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今年的这些神车到底有啥不一样,到底哪款才适合你。
先说性能怪兽组,这组的车个个都像从赛道上下来的猛兽,却又被驯化得能跑长途。川崎 Ninja H2 SX SE 就是个典型,207 匹的马力,998cc 的机械增压四缸发动机,听着就够吓人的吧?
可它还装了雷达巡航和盲区监测,达到了 L2 级辅助水平,在高速上跑长途能省不少事儿。不过它也有个大问题,油耗太高,续航还不到 300 公里,跑远路得频繁找加油站。但话说回来,它的压弯稳定性是真不错,狗牙变速箱加上半主动悬挂,过弯时那种顺畅劲儿,谁骑谁知道。
KTM 1390 Super Duke GT 更猛,190 匹马力,1350cc 的 LC8 发动机,堪称地表最强。而且它还挺适合长途的,23 升的大油箱,还有全盔级的边箱,能装不少东西。就这配置,难怪还没开售,4S 店的订单就已经溢价 20% 了,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杜卡迪 Multistrada V4 RS 就像个精分的移动实验室,用的是和 Panigale V4 同源的 180 匹引擎,动力没话说。它的 Öhlins 悬挂还能智能识别铺装和非铺装路面,自动调整模式。但有个小提醒,在省道模式下,容易触发前轮抬举,新手可得小心点。
再看智慧旅航组,这组的车把电子科技玩得很溜。宝马 R1300 RT 简直就是把头等舱搬上了摩托车,110 磅・英尺的扭矩,动力十足,电动风挡还有 50 毫米的升降行程,能根据速度和身高调整。10.25 英寸的 TFT 巨屏导航,看着就清晰,特别受那些喜欢拍 Vlog 的骑士和经常跑长途的商务人士欢迎。
本田 NT1100 DCT 就像是为懒癌晚期患者量身定做的,用的是和非洲双缸同款的 1084cc 发动机,还加了双离合,换挡都不用捏离合,简直不要太方便。而且它的续航是真厉害,实测能跑 450 公里,这在同级别里算是佼佼者了。不过它的 17 寸轮毂,就注定了它更适合在铺装路上跑,想去越野可就有点费劲了。
性价比王者组的车,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铃木 GSX S1000GT + 就像个改装经济学大师,150 匹的马力,999cc 的直四发动机,还是和 GSX R1000 同源的,性能有保障。最关键的是,它出厂就带了硬质边箱支架,这玩意儿单独买也得 2000 块呢,太值了。还有双向快排加滑动离合的黄金组合,操控起来得心应手。
雅马哈 Tracer 9 就像个性格分裂的骑士,890cc 的三缸发动机,到了 6000 转就像变了个样,动力输出完全不同。它的配置也很全面,原厂就有护弓,7 段可调的风挡,各种天气都能应对。不过有个小笑话,它的后座有点硬,不少人骑久了都忍不住想站起来,也算是个甜蜜的烦恼吧。
规则颠覆组的车,彻底打破了大家对某些车型的刻板印象。哈雷 Pan America 1250 ST 就是美式巡航车的自我革命,谁能想到哈雷也能玩攻弯呢?它的合金轮毂加上 150 匹的 V 缸机,实测倾角能超过 45 度,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它还有个黑科技,自适应底盘,停车的时候能自动降低 30 毫米,上下车方便多了。
MV 阿古斯塔的三缸车就像个优雅的暴走族,它的 SCS 自动离合系统,有拥堵和攻弯两种模式,特别好用。但它也有个奢侈的痛点,那个边箱快拆扣,价格差不多能买国产车一条链条了。不过它的加热手把是真给力,在零下 5℃的环境里,保暖效果杠杠的。
从这些车来看,2025 年的摩旅生态有了不少新趋势。技术上,智能层的雷达系统在宝马、杜卡迪这些品牌的新车里普及率已经超过 70% 了;动力层,公升级以上的车型平均马力比去年增长了 22%;续航层,各大厂商都在油箱容积和油耗之间找平衡,想造出更能跑的车。
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单身骑士大多崇拜 KTM、川崎这样的性能车;双人摩旅的话,宝马 R1300 RT 的后座好评率高达 98%,很受欢迎;而雅马哈、本田那种 “一车多用” 的全地形通勤车,也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
现在的摩旅车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哈雷开始玩攻弯,ADV 装上了增压器,旅行车也有了赛道基因。2025 年的这些神车,正在一点点改变大家对摩旅的认知。
你觉得未来的摩托车还会有哪些新花样呢?不妨来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