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

月销不足500台。多个汽车品牌深陷泥潭。它们还能撑多久?你以为车市的洗牌还在缓慢推进?不。它早已开始。并且。比你想象的更加残酷。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我们总是盯着谁又卖了第一。谁又降价三万。却忽略了——就在上个月。整整15个汽车品牌月销量甚至没能突破500辆。更令人心惊的是。其中英菲尼迪、灵悉、思皓这些名字你或许熟悉。它们连200辆都没达到……这样的数字背后。是真的还能坚持。还是默默倒计时?

为什么这样说?
谈到某些品牌困境。很多人不以为然:“它们背后可是大集团!”——比如英菲尼迪有日产。灵悉属于本田。大集团怎么会轻易放弃?理论上没错。但现实。早已不同。

如今的汽车市场。不再是资本游戏。而是用户心智的战争。当一个品牌的销量长期低迷。低到供应链开始迟疑、经销商陆续退网。即使母公司再强。也难承受持续失血。没有企业会永远为一个不赚钱的子品牌输血。哪怕它是巨头。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近三年里。讴歌、JEEP等超过10个品牌已陆续退出中国。这些眼下销量岌岌可危的品牌。真的能安然度过吗?答案。并不乐观。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谁才是最危险的?
表面上。是那些月销不到500辆的——英菲尼迪、思皓、灵悉……仿佛已在退场边缘。但真正的危机。并不只属于它们。

最危险的。其实是那些“看起来还能撑”。但亏损持续扩大的品牌。回想一下:哪吒、高合、威马。在崩塌之前销量都曾一度亮眼。可最终仍陷入危机。它们的问题不在于销量绝对值。而是无法造血。一边融资困难、补贴退坡。一边产品竞争力下滑、用户流失。现金流一旦断裂。再大的品牌也难逃困局。

所以说。危险并不在于销量低。而在于是否具备持续的生存能力。有些品牌销量虽差。但背后仍有集团支撑。短期不至崩盘。反倒是某些新势力。月销尚可、声势仍旺。却可能因资金链突然断裂。一夜之间陷入绝境。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光看销量已经不够。真正的风险。藏在结构性问题里。等你察觉。往往为时已晚。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首先。强烈不建议考虑月销长期低于1000辆的品牌。尤其那些你几乎没听过、路上极少见到的车型。比如思皓、灵悉等。它们或许配置高、价格低。但将来等待你的可能是维修难、保值差、二手车没人要。处处是坑。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其次。也要警惕“烧钱过快”的新势力。多关注它们的财报和融资动态。如果亏损持续扩大、现金流紧张——即使目前销量还行。也请保持警惕。

那应该选什么?
这两类相对稳妥:
一是头部品牌的主力车型。如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旗下核心产品。销量大、售后稳、口碑经过验证。
二是销量稳定且持续迭代的新能源品牌。例如理想、小鹏、问界。有用户基础。有技术演进。有长期运营的可能。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说到底。买车不只是选一辆车。而是选择一个能长久陪伴你的品牌。不要因为一点优惠。赌上未来五六年的用车体验。

总而言之,
当前车市早已不是“强者争先”的赛场。而是“弱者先倒”的淘汰局。那些销量低迷的、亏损严重的、靠融资续命的品牌。其实都已站在悬崖边缘。区别只在于谁先跌落。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冒险捡漏。而是理性避开风险。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最后一根压垮品牌的稻草。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现在的汽车市场。比的不再是谁更耀眼。而是谁活得更久。清醒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月销未破五百台,部分车企表现低迷!它们究竟还能撑到几时?-有驾

——————
数据来源:乘联会2025年5月初步统计
文中提及品牌仅作行业分析。不构成购买建议
请基于个人实际需求。做出理性决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