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

说实话,以前聊车,谁要是开上一台配“爱信6AT”的车,那感觉就像吃饭桌上第一个动筷,倍儿有面儿。采埃孚的8AT?那更是“驾驶玩具”级别的存在,宝马、捷豹、保时捷都抢着用。可你发现没,这几年,这些曾经的“变速箱顶流”,突然就安静了?不是它们不行了,是时代变了,电动车一嗓子“我只要一个挡”,直接把传统变速箱的饭碗给掀了。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唏嘘。当年燃油车时代,变速箱可是“三电技术”之外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换挡平顺不平顺,响应快不快,直接决定一辆车开起来“真香”还是“劝退”。可现在呢?特斯拉Model 3百公里加速3秒多,靠的是啥?一个单速减速器加一台电机,连挡都懒得换。 电机那特性,一通电就是最大扭矩,跟短跑运动员起跑一个道理,哪像燃油车还得慢慢“热身”,一挡二挡三挡地往上爬。这就好比人家用5G上网,你还在拨号,能比吗?

所以你再看采埃孚和爱信,日子确实不好过。爱信的母公司利润直接“跌冒烟了”,连老主顾丰田都开始卖股份回血,这可不是小事儿。采埃孚销售额看着还行,可细看财报,全是靠自动驾驶、电驱这些新业务撑着,传统的变速箱业务,那条线一路往下走,德国总部都传要裁员四分之一。这哪是调整,分明是“天塌了”一半。

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有驾

但人家毕竟是百年巨头,能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采埃孚直接喊出“不碰燃油车变速箱了”,转身一头扎进电动化。给极氪001做电驱系统,给智己搞高性能电机,甚至开发出全球首款用于纯电车的2挡变速箱——别小看这“2挡”,它能让电动车在高速时更省电,动力衔接更顺,算是给“单速减速器”这条技术路线打了个补丁。这操作,算是“支棱起来”了。

爱信呢?选择和丰田抱团取暖,搞了个电驱合资公司,把电机、电控、减速器、充电、热管理全打包成一个“五合一”电驱桥。这思路很清晰:与其单打独斗卖零件,不如整套方案打包卖,提升集成度,降低成本。 听起来挺美,对吧?可现实是,车企自己也在“上头”搞自研。

你看比亚迪,DM-i混动系统里那套电驱,全自研,成本控制得“顶呱呱”,直接让一众供应商干瞪眼。吉利、长城、广汽,哪个不是在闷头搞自己的电驱平台?车企都想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毕竟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这就好比以前你去饭店吃饭,点菜、炒菜、上菜全靠厨师长,现在人家老板自己学做菜,后厨都不用你了,你说你急不急?

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采埃孚和爱信这场转型,能赢吗?

从技术积累上看,它们绝对有底子。采埃孚的2挡电驱,爱信的高集成电驱桥,都不是小作坊能随便抄的。它们的品控、可靠性、系统匹配经验,依然是“顶呱呱”的水平。但问题是,技术优势能换来多少订单?

现在电动车的“灵魂”越来越往电池和智能化偏移,电驱系统虽然重要,但车企更愿意自己掌控“灵魂”,供应商的角色,正在从“核心伙伴”变成“可替代的模块提供方”。你技术再好,人家自己也能做,还更便宜,那你的议价权就没了。

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有驾

咱们拿几款车对比一下就更清楚了。比如比亚迪汉EV,用的是自研电驱,百公里加速4秒级,日常驾驶丝滑,关键是成本压得低,终端售价就有优势。再看极氪001,用的是采埃孚的高性能电驱,性能更强,操控更“上头”,但价格也更“走路摇头晃脑”。一个走性价比路线,一个走性能豪华路线,背后其实就是“自研”和“外购”两条路的博弈。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人忽略:风阻系数。 电动车时代,风阻对续航的影响比燃油车大得多。而电驱系统的布局,直接影响车身设计。像特斯拉,把电驱做得极小极紧凑,车身可以设计得更低趴,风阻系数轻松做到0.23Cd以下。而传统供应商的电驱系统,如果集成度不够高,可能会影响整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这一点,采埃孚和爱信必须跟上,否则在续航和能耗上就要“打脸”。

再看智能化。现在的L2级辅助驾驶,已经成了标配。但你发现没,像比亚迪、小鹏这些自研电驱的车企,能把动力输出和辅助驾驶系统调得特别默契。比如自动泊车时,电机扭矩控制精准到毫秒级,停得又快又稳。而外购电驱的车型,有时候就显得“笨”一点,响应没那么跟脚。这背后,就是系统整合的差距。

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有驾

所以你看,这场转型,远不是换个技术路线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整个生态的重构能力。 采埃孚和爱信能不能从“零件供应商”升级成“系统解决方案商”?能不能在车企自研的围剿下,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在高性能、高集成、高可靠性这些细分领域“支棱起来”?

大众已经关停了手动变速箱工厂,中国品牌电驱产能一扩再扩。留给传统巨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它们手里还有牌,但每一张都得打得精准。否则,百年技艺,真有可能在电动浪潮里,沦为“老咕噜棒子”。

变速箱巨头遇寒冬,百年技艺转型能赢否?-有驾

这场“生死时速”的追赶,你说它们能赢吗?它们曾经是变速箱界的“神车”,如今却要为生存而战。 面对车企自研的洪流,它们的转型之路,你会怎么选?这样的变革时代,你爱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