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同学晒出他刚提的新车——一辆2024款伊兰特,配文写着:“情怀落地,省油耐造”。我笑着点赞,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曾几何时,北京现代可是国内车市的“顶流”,索纳塔、ix35、途胜,哪一款不是街头巷尾的常客?可如今,翻开8月销量榜单,北京现代全系车型集体下滑,连曾经的销量担当伊兰特都环比跌了超三成,这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现代”吗?
说实话,作为一个关注汽车行业十多年的老司机,我对北京现代的感情是复杂的。它曾经用扎实的底盘、可靠的发动机和不错的性价比,赢得了百万用户的信赖。那时候,买一辆现代,不丢面子,还很实用。但时代变了,当新能源车开始主导市场,智能化、电动化成了新门槛,北京现代却像是还在用2G网络冲浪的“老派玩家”,明显跟不上节奏了。
先说说产品本身。以8月销量仅1104辆的索纳塔为例,这车其实底子不差,空间大、动力稳、油耗也不高。但问题来了:你走进车内,中控屏还是那套老旧的系统,语音识别慢得像蜗牛,车联网功能少得可怜,更别提什么高阶智驾辅助了。反观同价位的比亚迪汉、吉利星瑞,不仅智能座舱体验流畅,还能OTA升级,现代拿什么跟人家拼?
再看SUV主力——途胜和ix35。途胜8月卖了2025辆,ix35只剩403辆,差距巨大。为什么?因为ix35虽然皮实耐用,但设计老旧,内饰塑料感强,科技配置几乎为零。而途胜好歹还更新了外观,但智能化表现依然拉胯。消费者现在买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移动的“智能空间”,现代在这方面几乎交了白卷。
更让人唏嘘的是库斯途,这款主打家用MPV的车型,8月销量1360辆,环比下滑近四成。要知道,MPV市场可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理想MEGA、小鹏X9、腾势D9都在抢这块蛋糕。库斯途空间不错,座椅舒适,但电动侧滑门、双联屏、L2级驾驶辅助这些标配配置,在现代车上却成了“高配专属”,消费者花20万,却只能买到10万级的科技体验,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残酷的事实:北京现代已经多次降价,索纳塔甚至跌到13万起,和自主品牌正面刚,但销量依然不见起色。这说明什么?说明价格战已经失效了。现在的消费者不傻,他们知道,便宜≠划算。你车再便宜,没有智能、没有安全、没有科技感,谁愿意天天开着个“功能机”上路?
我们拿它和两个典型对手对比一下。第一个是吉利星瑞,同样是B级轿车,星瑞不仅全系标配2.0T+7DCT,还搭载了银河OS智能系统,支持语音控制、远程车控,安全配置也更全面。而索纳塔呢?动力选择老旧,智能化近乎空白。你让一个年轻人在“智能星瑞”和“传统索纳塔”之间选,他会怎么选?
再看SUV市场,对比哈弗H6。途胜的底盘调校确实比H6更扎实,驾驶质感略胜一筹。但H6赢在哪?赢在智能化、赢在配置丰富、赢在用户生态。你可以在H6上刷抖音、看电影、语音控制空调,而途胜?你只能听广播。这不是车的差距,是时代的差距。
还有那个8月只卖出1辆的菲斯塔,简直成了北京现代的“悲情符号”。曾经主打运动性能的它,如今连存在感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十几万的市场,比亚迪驱逐舰、长安UNI-V,哪个不比它智能、不比它快?现代的“运动”标签,在电动性能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当然,我也理解北京现代的难处。全球现代集团在电动化上其实并不慢,IONIQ系列在海外口碑不错。但问题在于,这些好技术,没有及时、完整地导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等了太久,等来的却是一款又一款“油改电”或者配置落后的燃油车。信任,就是在一次次失望中被消耗殆尽的。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问:北京现代还有机会吗?从品牌底蕴看,它有技术、有制造经验、有用户基础。但如果继续靠降价续命,而不从根本上提升智能化、电动化和用户体验,那所谓的“反扑”,恐怕只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朋友的选择。他买伊兰特,是因为情怀,是因为耐用。但下一代消费者呢?当他们打开手机,看到的是小鹏的智驾演示、是理想的一键泊车、是蔚来换电的便捷,他们还会记得那个曾经“省油耐造”的北京现代吗?
这个问题,恐怕连北京现代自己,都还没想好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