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世半导体事件的恶化,暂时并没有解决的迹象。
作为安世半导体主要客户的欧洲车企,已经开始出现停产的现象。
关于安世半导体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进展,大家可以参考我往日系列文章。
大众汽车因为安世半导体车规芯片的供应短缺,已经被迫关闭了它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工厂。
大众这座工厂主要生产欧洲最畅销的车型之一,“高尔夫”。而这款畅销车型因为安世半导体芯片的短缺被迫停产。
除此之外,大众的途观、途安以及探岳等车型也会受到冲击。
那么为什么安世半导体事件会这么严重地影响到欧洲车企的生产呢?
原因有二:
1、安世半导体车规芯片的封测在中国;
2、并且,中国封测占据绝大部分产能。
安世半导体主要产品就是车规级芯片,客户主要就是欧洲和中国的车企。
一个芯片从晶圆制造,再到封测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芯片出货给客户。
而安世半导体晶圆制造是在欧洲,但是封测是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安世的东莞工厂,占据七八成份额。另外少部分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工厂。
所以,最终出货给客户是从封测进行的,封测是最后一道工序。
而随着安世半导体事件的升级,中国已经禁止安世中国出口芯片,只能国内销售。这样,欧洲的车企就拿不到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原材料一短缺,尤其关键芯片的短缺就导致欧洲车企的停产。
那么,荷兰安世可以依靠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工厂或者其他第三方封测工厂来弥补安世中国工厂的缺席吗?不能,尤其短期不能!
因为安世中国的封测产能太大了,没有哪里可以平替。
安世中国占据安世半导体70-80%封测产能,每年出货500亿片芯片以上。
一般一辆燃油车要用到500-600颗芯片。一辆电动汽车要用到1000颗芯片。一辆智能化的电动汽车,芯片需求量就突破2000颗了,最高可用到5000颗芯片。
现在根本没有像安世中国东莞工厂这样的第二个封测替换方案。那么安世中国或者荷兰政府等砸重金新建一个封测工厂可以吗?
不能,根本等不及。
因为失去安世中国的供应,一下子一年就少了500亿颗芯片供应,欧洲车企根本等不到新工厂建设。他们的库存最多也就能撑20多天。
所以,大众被迫关闭沃尔夫斯堡工厂,只是一个开始
大众被迫关闭“沃尔夫斯堡“高尔夫”工厂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德国BBA、法国斯特兰蒂斯,还有位于欧洲的韩国现代工厂、美国通用工厂、日本丰田工厂等,都将被波及。而汽车工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汽车工人总数就超过320万了。
所以,安世半导体事件带给欧洲的不仅是车企的停产,而是欧洲经济和就业的动荡。
如果面临大面积停产和失业,我们可以预见的罢工,游行将会出现。
针对欧洲汽车产业,正是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技术升级的关键时候,对芯片的需求尤为旺盛。这么一卡,一影响,欧洲车企能不难受?
其实,不光安世半导体的封测在亚洲,今天的欧洲就没有大型芯片封测厂。
我们以欧洲最大的三家芯片公司为例,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
德国英飞凌最大的芯片封测厂在马来西亚,安森美最大的封测厂则是在菲律宾,意法半导体最大的封测厂在中国深圳福田。
没有一家大的封测厂在欧洲。
不光欧洲,美国也一样。
德州仪器最大的封测厂在中国成都,英特尔一共有三大超大芯片封测厂,其中之一也在成都。
那欧美的芯片企业为什么不将封测放在国内,而且为什么都放在亚洲呢?
原因很简单,成本和利润。
芯片制造过程中,封测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后出货给客户。
但是相对晶圆制造,封测技术含量较低,利润也最薄,投资不大,不需要类似光刻机的高端设备。
所以封测主要玩的大规模,低成本,大产量。
所以欧美的芯片厂往往把核心的晶圆留在本土,封测厂转移到亚洲地区。
这本来是正常的全球分工,欧美拿大头,亚洲赚辛苦费。各自都在欧美的芯片产业链中拿到各自的利润。
但是安世半导体这次就折断了这个分工体系。
荷兰硬生生抢夺欧洲安世半导体,但是你需要中国安世的封测才能出货。
现在荷兰安世攥着芯片不给中国安世,但是你也出不了货,导致下游客户停产。
荷兰安世需要中国安世封测才能做出产品,中国安世被荷兰安世限制制裁并应政府要求只内销,就导致荷兰安世无法完成对客户供应芯片。
荷兰政府这一鲁莽行为,导致整个欧洲汽车产业被拉下水。
原本全球分工,合作共赢,一起赚钱的生意,现在硬生生被荷兰搞砸。
荷兰政府是不是有点太草台班子了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