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

你知道吗,那些曾经喊着要颠覆汽车行业的新势力车企,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最近2025年10月的销量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惊了。原本热热闹闹的新能源赛道,如今只剩下6家还在坚持,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6家里头居然有一半连自己定的销量目标都完不成,有的完成度甚至只有四成出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完不成目标意味着什么?资金链紧张、投资人不满意、员工人心惶惶,说白了就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咱们先说说那三家日子不太好过的。鸿蒙智行、理想、蔚来,这三个名字你肯定不陌生吧?完成度分别是41.8%、51.3%、54.9%。数字摆在这儿,看着就让人心里发凉。有意思的是,鸿蒙智行明明销量最高,卖出去41.8万辆,完成度反而最低。这是咋回事呢?说穿了就是当初吹牛吹大了,目标定得太离谱。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把鸿蒙智行拆开来看就更明白了。问界一家独大,卖了30多万辆,智界勉强有6.9万,享界2.1万,尊界才4872辆,新推出的尚界也就8185辆。这数据说明啥?就是除了问界,其他几个“界”都没啥存在感。网上有句话说得挺直白:“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问界的成功根本复制不了,后面那些界再怎么折腾,市场就是不买账。尚界上市时搞得声势挺大,结果市场反应冷冷清清,这让不少人开始怀疑,这个模式还能走多远?

再看理想和蔚来,这俩现在的处境真是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理想之前靠增程式技术混得风生水起,L系列车型一度卖到爆。可今年呢?L系列全线哑火,到了10月份居然没有一款车能卖过万辆。你想想,这对一个曾经月销几万的品牌来说得多打击?

理想现在想转型做纯电,推出了i8和i6,想法是好的,跟上行业大趋势嘛。可问题是,这俩新车上量速度慢得要死,市场根本不认。更要命的是,增程式这块老本行现在也守不住了,因为越来越多新品牌杀进来抢食,把这块蛋糕切得七零八落。有车主在网上吐槽:“以前买理想觉得自己挺有眼光,现在满大街都是增程车,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蔚来的情况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它搞了个子品牌乐道,乐道L90这款车最近开始发力,确实带动了整体销量。你看数据就知道,今年8月到10月,蔚来销量同比增长都超过50%,10月份增幅更是飙到90%以上,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毕竟蔚来之前一直被人诟病销量上不去。

可是啊,销量上去了又怎样?蔚来亏了上千个亿,这可不是小数目。就算今年第四季度能单季度盈利,要填这个窟窿也得猴年马月。有个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说:“蔚来现在就像个烧钱的无底洞,看着数字好看,实际上还在流血。”老百姓买车的时候也开始犹豫了,万一哪天这品牌撑不住了,售后服务咋办?换电站还能用吗?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担心。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说完不顺的,咱再聊聊那三家完成得还不错的。小鹏汽车今年前10个月批发销量35.5万辆,同比暴涨190%,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终端销量也有31.9万辆,照这个势头下去,全年目标妥妥的。厉害吗?确实挺厉害。可你仔细一看数据就发现问题了。

小鹏今年能翻身,全靠一款车——MONA M03。这车前10个月卖了14.8万辆,占了小鹏总销量的四成多。换句话说,小鹏现在就是“一条腿走路”,MONA M03一个月能卖过万,其他车型呢?小鹏G6、小鹏P7+,还有小鹏G7,这些车每个月的销量都不太稳定。你说这样的结构健康吗?肯定不健康啊。哪天MONA M03市场热度降了,小鹏不就又回到解放前了?

零跑和小米这俩完成度都超过80%,看起来挺稳的。零跑前10个月销量46.6万辆,10月份批发销量更是干到7万多,零售也有6.3万。要是按照58万的全年目标算,今年肯定能超额完成。零跑这两年确实憋了口气在冲,价格打得也够狠,走的就是性价比路线。不过话说回来,一直打价格战也不是长久之计,利润薄得跟纸一样,能不能撑得住还得再看看。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小米汽车1到10月卖了30.6万辆,按这个速度可能下个月就能完成全年目标了。小米进军汽车圈的时候,多少人不看好,说雷军是疯了。现在打脸了吧?人家就是有这个实力。不过小米现在也有烦心事。小米SU7这款车最开始卖得火得不行,可自从小米YU7上市之后,SU7的销量就开始往下掉。7月份第一次跌破2万辆,10月份更是掉到1.5万出头,而小米YU7一口气冲到3万多辆。

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小米是不是也跳不出“自家打自家”的怪圈?新车一出,老车就没人要了,这可不是啥好兆头。汽车圈有个说法叫“左右手互搏”,意思就是自家产品内部竞争,最后谁都没捞着好处。小米SU7要是稳不住,那对小米汽车的整体布局可不是小问题。毕竟SU7是小米汽车的招牌,招牌砸了,后面的日子可不好过。

说到这儿你应该看明白了,这6家新势力车企虽然都还活着,但活得都不轻松。蔚来亏损严重,理想转型阵痛,小米担心自相残杀,小鹏过度依赖单一车型,鸿蒙智行复制不了问界的成功,零跑虽然销量不错但利润堪忧。每家都有各自的难处,每家都在想办法破局。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前些年靠着补贴、靠着概念、靠着网红效应,随便弄个品牌都能吸引一波关注,圈一波钱。那时候消费者图新鲜,也愿意为情怀买单。可现在不一样了,市场逐渐成熟,消费者也变得精明了。大家买车不再只看品牌调性,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你的车续航够不够?智能化做得怎么样?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价格合不合理?这些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那些只会画饼、玩概念的品牌,现在已经没啥市场了。今年销量暴涨的那些车,你去看看,哪个不是在产品力上下了真功夫的?消费者要的就是物有所值,货真价实,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国家队新势力的崛起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些有国资背景的车企,产品做得扎实,定价也厚道,自然就能得到市场认可。反观那些纯靠资本堆起来的品牌,一旦烧钱烧不动了,立马就露馅了。这个行业已经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能赢的时代了,拼的是硬实力,是真本事。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的心态也变了。以前买新能源车,多少有点尝鲜的意思,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环保理念。现在呢?新能源车就是个代步工具,该省心就得省心,该保值就得保值,该便宜就得便宜。谁还管你是不是新势力,谁还在乎你的创始人在发布会上讲了多么动人的梦想?市场就是这么现实。

你看那些完不成目标的车企,归根结底就是没搞清楚消费者要什么。定价太高,人家不买账;配置缩水,人家骂你割韭菜;售后跟不上,人家担心当冤大头。这年头做生意,真得把消费者当人看,别老想着割韭菜。韭菜也是会长记性的,割多了就没了。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还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就是价格战打得越来越凶了。你降一千,我降两千,你送一年保险,我送终身质保。这么搞下去,到最后可能大家都没钱赚,但又不得不跟着卷。因为你不降价,别人就抢走你的客户。可是降价又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研发投入就得减少,产品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对新势力车企来说真的是生死关头。能挺过去的,以后可能就站稳脚跟了;挺不过去的,说不定哪天就悄悄消失了。这个行业已经容不下那么多玩家了,优胜劣汰是必然的。接下来可能还会有车企倒闭,也可能有车企合并,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倒不全是坏事。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享受到的产品就越好,价格就越实惠。只要擦亮眼睛,选那些靠谱的品牌,买那些口碑好的车型,基本不会吃亏。至于那些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岌岌可危的品牌,还是谨慎点好,毕竟买车是大事,谁也不想提了新车没几年,品牌就没了。

新势力仅剩6家却一半完不成任务?车企生死线曝光-有驾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已经从野蛮生长进入了精耕细作的阶段。以前是遍地黄金,现在是寸土寸金。想在这个市场活下来并且活得好,靠的不是概念,不是融资,更不是网红效应,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和服务。那些完不成目标的车企,要么赶紧调整策略,要么就准备被淘汰吧。

你觉得这些新势力车企,最后能活下来几家?或者说,你买新能源车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品牌、价格、配置,还是续航和智能化?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