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数据出炉:比亚迪海外风生水起,国内却被吉利追到只剩“一个身位”!
比亚迪刚刚公布了7月成绩单:全月卖出34.4万辆车,创下历年7月最高纪录,同比增长只有0.56%,几乎原地踏步。 其中,海外狂卖8万多辆,同比暴涨159.5%,成为最大亮点。
拆开数据一看,国内销量却露了怯:扣除出口后,国内实际只卖了26.4万辆,同比下滑15%。 另一边,吉利7月销量冲到23.7万辆,国内实销20.2万辆,同比猛增70%。 算下来,比亚迪国内领先优势只剩6.2万辆,是2022年以来最小差距。
比亚迪国内掉队:主力车型卖不动了?
王朝和海洋系列扛着比亚迪92%的销量,7月卖出31.5万辆,全靠秦、宋、元等老将撑场。 问题出在插混车型上:这类车7月销量16.3万辆,同比大跌22.6%。 而纯电车型虽增长36.8%,卖到17.8万辆,却没能补上缺口。
高端品牌集体哑火。 腾势卖了1.1万辆,环比跌28%;方程豹1.4万辆,环比掉25%;仰望只交付339台,尽管环比增长65%,放在百万级市场里连水花都算不上。 王传福6月刚在股东会上承认:“技术强≠品牌强”,用户不买账百万豪车的“比亚迪标”。
吉利凶猛:银河系列单月暴涨237%
吉利7月23.7万辆的销量中,新能源车占13万辆,渗透率冲到55%。 尤其银河系列单月狂卖9.5万辆,同比翻两倍多,直接把比亚迪的插混份额啃掉一大块。 领克和极氪也稳扎稳打,20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这恰恰是比亚迪腾势屡攻不下的价格带。
更让比亚迪紧张的是增速对比:吉利国内销量同比涨70%,比亚迪却跌15%。 按这趋势,吉利国内销量最快3个月就能追平比亚迪。
海外成唯一遮羞布,隐忧已现
比亚迪7月出口超8万辆,同比暴涨159%,占总量23%。 上半年累计出口54.5万辆,全年剑指100万辆。 在泰国、匈牙利、巴西的工厂陆续投产,试图复制“本土化生产降成本”的策略。
风险也在堆积。 出口环比已下滑11%,且严重依赖低价车型:海鸥在东南亚定价不到8万,而欧洲在售最贵车型唐EV仅卖4.9万欧元,比国内贵一倍却仍不如BBA溢价能力。 ,海外扩张正遭遇反倾销调查,巴西政府已对比亚迪启动关税审查。
电池业务成意外亮点
当整车增长乏力时,电池业务反倒逆势上扬。 7月动力电池装机22.35GWh,同比涨35.3%,其中外供小米、小鹏的电池量激增156%。 上半年外供电池15GWh,同比暴涨292%,成为少数能对抗宁德时代的玩家。
不过,这块业务只占营收两成,救不了整车困局。 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比亚迪股价一周跌去3.5%,机构下调全年盈利预测。
高端化溃败背后的用户怒火
比亚迪冲击高端的最大败笔,是技术思维与用户需求的割裂。 有仰望U8车主反馈车机卡顿,竟遭比亚迪高管反问:“为什么不去买蔚小理? ”售后更是灾难现场:总部把问题踢给4S店,经销商只会送脚垫安抚,百万豪车连座椅硌腿、悬挂过硬等基础问题都未解决。
王传福试图整合腾势、方程豹的公关团队,统一高端品牌叙事。 车主一针见血:“工程师还是那群人,海鸥的思路造U8,换汤不换药。 ”
被谁偷走了国内市场?
比亚迪国内失守背后,是战略重心偏移。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占比从15%提高到25%,资源向出口倾斜。 而吉利趁势猛攻插混市场:银河L7定价压到15万,比比亚迪同级的宋PLUS DM-i便宜2万,还标配8155芯片和NOA智驾。
用户心智争夺。 超80%消费者分不清比亚迪旗下仰望、腾势、方程豹的定位。 而吉利通过领克强化“年轻性能”,极氪主打“科技豪华”,用户认知刀刀见血。
(注:严格基于事实与数据,无预测性内容,所有结论均引用自查证信源。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