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犯嘀咕,特别是那些开着纯电动车的朋友们。
看着窗外火辣辣的太阳,再想想节假日高速公路上堵得望不到头的车流,一个问题总会冒出来:我这车官方标的续航有五六百公里,真要是大夏天开着空调上高速,它到底能跑多远?
会不会开到一半就趴窝,只能在应急车道上眼巴巴地等着救援车?
这可不是瞎操心,而是实实在在的“续航焦虑”。
最近,就有一份特别有分量的夏季电动车续航测试结果公布了,把市面上51款热门的电动车拉到了一块儿,进行了一场堪称“地狱级”的考验。
这场测试的条件有多严苛呢?
咱们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室外温度高达39摄氏度,地面温度估计都能烤熟肉了。
测试车辆呢,要求把车内空调统一设定在24摄氏度,这冷风一开,电量就跟流水似的往下掉。
要知道,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光是维持车内凉爽的空调系统,就能消耗掉整车将近三分之一的电能,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老虎”。
光开空调还不够,测试还要求所有车辆全程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并且开启车道居中辅助这样的智能驾驶功能。
咱们都知道,车速越快,空气阻力就越大,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这和我们顶着大风跑步一个道理,跑得越快越费劲。
所以说,高温天气、高速行驶再加上持续工作的空调,这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简直就是对电动车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终极拷问。
那些在宣传册上看着特别美好的CLTC续航里程,在这场实打实的测试里,究竟能剩下多少,才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咱们先来看看那些块头最大的家用MPV。
在这一组里,理想MEGA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抢眼。
这款车官方公布的续航是639公里,在这次严苛的测试中,它实实在在地跑了451.3公里,续航达成率达到了70.63%,是所有参与测试的车型里最高的。
对于这么大一台车来说,能有这样的成绩,说明理想在电池热管理和整车能耗控制方面确实下了大功夫,长途出行也能给人很强的信心。
紧跟在后面的是沃尔沃的EM90和小鹏的X9,它们的续航达成率也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表现同样很扎实,证明了高端MPV在应对复杂路况时,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的。
再来看竞争最激烈的轿车领域,那可真是高手过招。
排在第一位的是我们中国品牌极氪旗下的007GT,它的续航达成率是68.48%。
这个好成绩背后,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800V高压平台。
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打个比方就很好理解了:就像我们给水管加压,水流就能送得更远、损耗更小一样。
800V平台通过提高电压来降低电流,这样一来,电能在从电池输送到电机的过程中,因为发热而损失掉的能量就大大减少了,尤其是在高速行驶这种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时候,效率优势就特别明显。
而大家非常熟悉的特斯拉Model 3,这次也表现出了它一贯的稳定。
它的续航达成率是67.12%,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它的续航里程非常“实诚”,官方标称的和实际能跑的差距不大,这种稳定性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靠谱。
这再次证明了特斯拉在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核心部件上的技术实力确实是顶尖的。
接下来是SUV组别,这也是我们国内消费者最喜欢的车型之一。
在这个组别里,比亚迪的唐L以将近70%的续航达成率(69.67%)拿下了第一名,可以说是SUV里的佼佼者。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安全性高是它的一大特点,而这次测试则证明了它在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也同样出色。
再配合上比亚迪先进的电池温控系统,它能有效地给电池降温,保证电池在炎热夏天也能高效工作,这对于提升实际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特斯拉的Model Y和理想的L8,这两款常年占据销量榜前列的车型,续航达成率也都在66%以上,证明了它们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就连车市新秀小米SU7,作为一款刚刚上市不久的新车,也取得了65.36%的好成绩,对于第一次参加这种严苛测试的车型来说,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有表现好的,也就有表现不那么理想的。
在这次测试中,小型车普遍成了续航缩水比较严重的“重灾区”。
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小型车的电池容量本身就比较小,好比一个容量不大的水杯,在高温和高速行驶这种大量消耗能量的环境下,那点“水”自然也就用得更快。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比亚迪海鸥,在这次测试里实际只跑了171公里,续航达成率不到47%。
这并不是说海鸥这款车不好,恰恰相反,它作为一款城市代步车,经济又灵活,非常优秀。
但这次的测试结果也提醒了我们,车辆的定位很重要。
开着海鸥在城市里上下班、买买菜,那是绰绰有余,但如果想在炎热的夏天开着它跑长途高速,那就真的要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不然可能会有点麻烦。
这次全面的测试,与其说是在给车辆排名次,不如说是在给咱们所有消费者上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它用实打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买电动车,不能只盯着宣传单上那个CLTC续航数字看。
那个数字是在一个相对理想化的环境里测出来的,和我们日常,尤其是在夏天跑高速这种极端情况下的真实用车场景,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辆电动车在高温高速下到底能跑多远,不光取决于电池有多大,更考验的是背后一整套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比如高效的电驱系统,聪明的能量管理,还有最重要的,一套能给电池“防暑降温”的智能热管理系统。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这场真刀真枪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像比亚迪、极氪、理想这些中国品牌,凭借着像800V高压平台、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温控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在最严苛的条件下,不仅能和国际大牌同场竞技,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领先。
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从简单的模仿制造,真正走向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