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

德媒哀叹,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开幕,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洗牌。

本周,这场被称为“汽车工业奥运会”的盛会上,超过1200家参展商中,中国本土品牌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展位面积。

当人们走过大众、奔驰的展台时,目光更多被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蔚来的换电系统和小鹏的XNGP自动驾驶方案吸引,这些场景无声地印证着德国《商报》的评论:“双赢公式等于中国赢两次”。

三年前还占据中国市场销量榜首的大众汽车,如今已被比亚迪超越。

2025年的销售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占有率突破75%,而德国三大车企的份额缩水至不足12%。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这种转变背后是技术路线的彻底颠覆:当德国工程师还在为提升内燃机热效率绞尽脑汁时,中国企业的研发重心早已转向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模块和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上海嘉定区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内,每天有超过200辆国产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实测,这个数字是慕尼黑同类测试场的五倍。

欧盟委员会在车展开幕前三天抛出的惩罚性关税方案,被业内视为迟到的防卫

根据布鲁塞尔与北京的最新谈判纪要,双方正在就“最低价格承诺”进行拉锯。

表面看这是贸易保护措施,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内部报告显示:若执行现行方案,中国车企每辆出口欧洲的电动车利润反而可能增加800-1200欧元。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这种政策博弈的复杂性,让人联想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期的技术封锁与反制,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传统汽车强国与新兴技术大国。

大众汽车展台上的三款概念车,暴露出德国车企的焦虑与挣扎。

ID.Era超五米长的车身里塞进三排座椅,这种“以大为美”的设计明显迎合中国家庭用户需求;而定价1.7万欧元的ID.Aura,则直接对标比亚迪海鸥系列。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众中国区总裁布兰德施泰特的表态:“未来三年20款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将压缩至22个月。

”这个速度比德国本土研发流程快40%,却仍不及中国车企平均18个月的产品迭代周期。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在智能驾驶体验区,蔚来的NOP+系统展示着实时的城市道路领航功能。

当德国参观者询问系统如何处理汉堡雪天路况时,工程师调出黑龙江漠河零下40度的测试数据,这种极端环境的技术储备,让欧洲车企的L3级自动驾驶方案相形见绌。

服务层面的差距更具冲击力:小鹏的展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用户通过车载系统发起维修请求后,28分钟内服务车就能抵达上海任意地点并提供代步车辆。

标普全球移动的预测数据揭示着更深远的变化:到2030年,中国每两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车型,这个转型速度比欧盟规划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提前五年完成。

奥迪展台上临时更换的四环标志,奔驰将整车开发转移至中国的决定,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德国车企正在用本土化2.0”战略艰难维持市场份额。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但《世界报》的评论尖锐指出:“当中国供应商已经能提供从IGBT芯片到线控底盘的完整产业链时,所谓本土化不过是组装工序的迁移。”

这场产业变革的影响正溢出汽车领域。

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最新简报显示,欧盟内部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讨论,已从单纯的产业竞争上升到战略资源管控层面。

中国在锂矿精炼、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与德国在精密制造端的传统优势形成微妙制衡。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就像大众集团监事会成员私下感叹的:“我们引以为傲的百年造车工艺,正在被代码和算力重新定义价值。”

当上海车展的探照灯熄灭时,展馆外成千上万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测试车仍在城市道路上穿梭。

这些车辆每公里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德国车企十年前全年研发数据的总和。

这种量级的技术积累,或许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构筑的护城河,它不体现在关税数字或市场份额里,而是深藏在无数行代码和持续迭代的算法中。

4月25日,德媒消息,所谓“双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赢两次!-有驾

正如特斯拉柏林工厂最近流出的内部文件所述:“追赶的窗口期可能比预想的更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