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准备买车的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说的是,现在二十多万块钱,就能买到一台全新的路虎揽胜极光L。

没错,就是那个以前在大家印象里,怎么也得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英国豪华品牌路虎。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是不是听错了,二十多万,这不就跟买一台配置高点的丰田汉兰达或者大众途观L差不多钱嘛。

可这事儿千真万确,指导价原本要四十三万左右的车,现在经销商直接给出了二十三万多的报价,而且据说去店里谈,还能再便宜,最后落地价甚至可能不到二十万。

这个消息一传开,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颗炸弹,整个汽车市场都热闹起来了。

老车主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自己当年花大价钱买的车,转眼就“价值缩水”了这么多;想买车的消费者们也迷茫了,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一个看不见的坑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做出这种近乎“清仓大甩卖”的举动?

要理解今天路虎的这个操作,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个十来年看看。

那时候的路虎,尤其是揽胜极光这款车,在国内市场那可是神一样的存在。

当时第一代极光刚以进口身份进入中国,凭借着那个相当前卫、科幻的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座驾”。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那时候想买这台车,光有钱还不行,官方定价六十多万,你还得额外再加个十几二十万的“茶水费”,然后安安静静地排队等车。

在那个年代,开一台路虎出门,都不用你多说话,车钥匙往桌上一放,那个绿色的椭圆标志就代表了一切,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后来,路虎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就和咱们国内的奇瑞汽车合资建厂,把极光国产了,价格也降到了四五十万的区间,本想着能像奥迪、宝马那样,在中国大卖特卖,走上巅峰。

可谁也没想到,转折点来得那么快。

就在国产路虎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15年的一次全国性的消费者权益节目,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它的软肋上。

节目曝光了大量国产揽胜极光存在严重的变速箱故障问题,很多车主反映,车开在路上会突然失去动力,或者挂不上倒挡,好好的一台“路虎”,变成了“拦路虎”,停在路上动弹不得。

这件事的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台车,车里有点小毛病,比如有点响声或者味道,可能还能忍一忍,但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安全问题,尤其是这种开着开着会突然“趴窝”的致命缺陷。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从那以后,“修不好的路虎”这句话,就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成了很多人心里对这个品牌实实在在的印象。

那层包裹在路虎身上的豪华、可靠的光环,就这样被一点点地剥掉了。

时间回到现在,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以及自身口碑迟迟无法挽回的困境,路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降价,而且是“骨折式”的降价。

从四十三万直接砍到二十三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促销了,这是一种近乎放弃品牌形象、只为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那么,这种做法真的能救活它吗?

从数据上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根据捷豹路虎自己公布的财报,今年上半年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合资公司还出现了上亿元的亏损。

更尴尬的是,那个当初为了大展宏图而建的工厂,现在的生产线开工率非常低,大量产能被闲置。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反倒是那些没有怎么降价、售价依然在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进口路虎车型,比如揽胜和卫士,销量反而还在增长。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卖得越便宜的国产路虎,越是拖累整个品牌;而真正撑起公司利润的,还是那些坚守价格的贵价车。

这种降价求量的做法,可能换来的不是新生,而是对品牌价值更深的伤害,让那些真正愿意花大价钱买路虎的消费者,也开始怀疑这个品牌的价值了。

很多人会问,路虎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有人说是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后,品牌就不行了。

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因为在被收购后的好几年里,恰恰是路虎全球销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国市场还一度是它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多个方面的。

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国产后的品控没有做好,出了大问题,伤了消费者的心。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其次,是价格体系的混乱,新车价格忽高忽低,二手车保值率一落千丈,让品牌失去了豪华车应有的稳定性和信誉。

更致命的一点是,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这几年里,路虎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

当咱们国产的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都在用全新的技术、更好的体验去吸引消费者时,路虎还在守着自己那套传统的燃油车思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变化,那就是路虎和奇瑞这对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反转。

十年前,大家普遍认为,奇瑞能和路虎这样的国际大牌合作,是“高攀”了,是件脸上非常有光彩的事。

可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变了。

合资的路虎卖不动,成了奇瑞的一个负担;反倒是奇瑞自己,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新能源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传出来的消息是,捷豹路虎未来可能要停掉现在这些卖不动的国产燃油车,转而使用奇瑞的新能源技术平台来开发新车型。

23万开路虎,不是噱头是现实,车市迎来洗牌时刻-有驾

你看,这局面是不是完全反过来了?

曾经的“老师”,现在反过来要向“学生”求教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已经强大到足以让这些曾经的国际巨头都不得不低头寻求合作。

最后,咱们再回到那个最实际的问题:现在花二十多万买一台路虎极光L,到底划不划算?

如果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理性分析,这笔买卖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你用一个普通合资SUV的钱,买到的虽然是一个豪华品牌的车标,但你同时也要承担它背后的一系列风险。

比如,它糟糕的口碑和质量稳定性,意味着你未来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修车上;它极低的保值率,意味着你开个几年再卖,可能会亏得非常多;而且,当一个车型销量惨淡、面临停产时,未来的维修保养和零件供应都可能成为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23万买路虎”的现象,与其说是一个捡便宜的机会,不如说是一个市场信号。

它告诉我们,那个单靠一个外国品牌标志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变化飞快的汽车市场,不管你过去有多辉煌,只要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都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