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胡歌老师一脸正经地出来给沃尔沃站台,说“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就选XC70”,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不是,这世界终于癫成了我看不懂的样子。一个以“安全”为图腾,慢悠悠地好像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品牌,突然不声不响地掏出个26.99万起的混动SUV,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家小区里天天打太极拳的王大爷,突然有一天在广场上表演了一套闪电五连鞭,还顺便劈了个叉。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不叫竞争,这叫掀桌子。过去大家对沃尔沃的印象是什么?是体面,是克制,是那种穿着高领毛衣、喝着手冲咖啡、跟你聊尼采的中产精英。同行们打价格战,打得狗血淋头,满地鸡毛,沃尔沃在旁边只是安静地看着,眼神里透露着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仿佛在说:你们继续,我这套“金钟罩铁布衫”还能再战五百年。
结果呢?不装了,摊牌了。
XC70这个车,带着20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和1200公里的综合续航,直接冲进了20多万这个修罗场。如果说之前理想是把蛋糕切走了最大一块,小米是把整个蛋糕连盘子都端走了。那沃尔沃这一手,就是直接告诉大家,我不光要蛋糕,我还要把做蛋糕的师傅、和面的盆、连带整个餐厅都打包带走。
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事儿最荒诞的地方在于,沃尔沃试图用一套理工直男的逻辑,去解释一个玄学问题。
你看它的宣传,什么SMA超级混动架构,什么四擎四驱,什么P1+P2+P4电机,什么7种混动模式。讲真,这些东西,三体人看了可能都要重启一下逻辑单元。对于普通消费者,尤其是那些会考虑沃尔沃的消费者来说,这玩意儿和道诡异仙里的“坐忘道”心法有什么区别?你念得再大声,我也听不懂啊。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告诉你真正的用户逻辑是什么。买沃尔沃的人,本质上是在购买一种“心理保险”。他们需要的不是零百加速5.28秒的快感,而是在时速80公里追尾一辆大货车时,车身结构依然完整的安全感。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跟一个信徒去聊“性价比”,这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所以,沃尔沃现在面临一个非常拧巴的局面。它用了一身最时髦的“数码装备”,比如15.4寸大屏和92寸AR-HUD,想去讨好那些玩“机你太美”的年轻人。但它的品牌基因,它的“道骨”,又死死地锚定在那些只关心“今天出门会不会被创死”的中年人身上。
这就构成了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沃尔沃比作打太极的老大爷,其实是在侮辱老大爷。人家老大爷们开的老头乐,那才是真正定义了中国自动驾驶未来的关键。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而在老大爷。只要大爷我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任何AEB都好使。
沃尔沃现在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安全”信仰,做成了一个“压缩毛巾”。
过去,这份安全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是品牌溢价,是那种“虽然我贵,但是我安全”的理直气壮。现在,它把这份安全感,连带着一大堆电池、电机、屏幕,塞进一个26.99万的壳子里,然后扔到水里,“噗”的一下膨胀开来。
它想告诉市场:看,我不仅安全,我配置还高,续航还长,价格还便宜!
但问题是,当所有东西都“加大加大再加大”之后,那个最核心的品牌玄学,反而被稀释了。
这就像奔驰,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如果有一天奔驰也开始卖9万9,还送全套脚垫,你觉得买奔驰的人还会觉得它“尊贵”吗?同理,当沃尔沃开始拼刺刀,它就从一个“信仰品牌”,降维成了一个“产品品牌”。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当然,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
坏了菜了,这是逼死同行的节奏啊!
你想想,一个二线豪华品牌,用上了主流国产新势力的价格和配置,再盖上一个“安全”的祖传钢印。就问你怕不怕?这对于那些三十万上下的合资品牌,简直就是一场闪电战。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现在家里直接被空投了一个雷电法王。
所以,XC70这个车最后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真的。因为汽车市场已经彻底不讲道理了。它不再遵循任何商业逻辑,而是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无序的、充满了人类偏见和冲动消费的狂欢。
沃尔沃这一步,可以说是悟了,也可以说是颠了。它放弃了过去的矜持和体面,亲自下场,加入了这场黑暗森林里的贴身肉搏。它终于明白,在这个时代,你想教育用户,首先你得活下去。
活下去,就是一切。
能过,就是能过。
最终,会买沃尔沃的人,可能还是那群人。他们可能根本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动力参数,但他们看到“沃尔沃”三个字,就像看到了一个承诺。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现在,这个承诺的代价,只是变得更便宜了一点。
仅此而已。
安全这种东西,平时p用没有,但用一次,就是一条命。这笔账,谁都会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