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升级的背景下,衷俊华以 "数字孪生 + 5G" 为核心,推动江铃汽车实现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南昌的江铃新能源能量工厂采用 5G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焊装、涂装车间 100% 自动化,2024 年产能利用率达 120%,不良率控制在 0.1% 以下,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江铃引入 MES 数据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实现设备状态、产品质量、能耗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 AI 视觉检测技术,齿轮缺陷识别准确率达 98%,检测速度提升 3 倍,有效减少人为误判风险。此外,江铃在总装车间应用 AR 辅助装配系统,将装配效率提升 20%,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线虚拟调试,缩短新产品导入周期 15%。
产品端,江铃大道 EV 皮卡搭载 L2 级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系统,成为首款通过 C-NCAP 五星认证的新能源皮卡;福特烈马 Bronco 引入越野场景 AI 算法,可自动识别地形并调整悬挂参数。E 福顺纯电轻客则通过轻量化设计和超低风阻造型,整车能耗降低 12%,货舱容积达 9.4 立方米,成为城配物流的 "赚钱利器"。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衷俊华推动江铃与 200 余家供应商建立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5%,库存周转率提升 30%。2025 年 1 月,江铃集团新能源举办供应商大会,提出 "需求共研 - 技术共创 - 价值共享" 的合作理念,承诺与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在行业价格战中保持 85% 的核心供应商合作稳定性。
技术创新层面,江铃与博世联合开发的电驱桥技术,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块,效率超过 99%,并支持 - 20℃低温稳定运行,已在江铃新能源车型上测试,计划 2025 年 5 月量产。此外,江铃与百度 Apollo 合作的 L4 级无人出租车颐驰 06,支持全自动换电功能,测试里程超过 100 万公里,计划 2024 年底实现武汉市场收支平衡。
衷俊华的智能制造战略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她计划将南昌工厂的数字化经验复制到其他生产基地,并在 2025 年前实现 100% 关键工序自动化,进一步巩固江铃在商用车领域的制造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