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

2025年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上一段“撞飞8吨重卡”的视频冲上热搜。 画面中,乘龙卡车四轮离地、驾驶室倾倒,而理想i8的A柱纹丝不动。 这场被包装成“安全神话”的碰撞测试,却在48小时内演变为行业公信力的审判,东风柳汽直指实验“扭曲事实”,中汽研承认测试“非法定性质”,网友嘲讽“自定义安全”的闹剧终将反噬。

讽刺的是,这场营销翻车不过是理想汽车深层危机的冰山一角。 当李想用增程式技术精准收割家庭用户时,当“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行业标配时,当MEGA用55.98万元试探高端市场时,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2025年上半年,理想销量同比仅增7.9%,6月暴跌24%,痛失新势力销冠宝座。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2018年,李想用一台东安1.2T三缸增程器解决了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理想ONE一炮而红。 这套“油发电”系统毫无技术专利,却让理想成为首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但到了2025年,增程赛道涌入超15款竞品:问界M9搭载华为智驾系统斩获7万订单,深蓝S7以20万元价格标配空气悬挂,零跑C16用15.98万复刻了理想的“移动客厅”。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技术革命。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将纯电续航拉至1000公里,比亚迪超级e平台实现5分钟充电500公里。 当“无里程焦虑”成为行业基操,理想的增程卖点瞬间贬值。 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理想的电子电气架构仍停留在分布式阶段,头部玩家已进入中央计算时代。 ”

理想的“精准刀法”曾被视为商业教科书,L9、L8、L7三款车共享平台,用尺寸差异覆盖30-50万价格带。 但2025年消费者不再买单:L系列上半年均价骤降12%,从30.22万跌至26.57万,直接吞噬30亿潜在收入。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问题出在基因里。 L系列焕新版被吐槽“改了个寂寞”,中控三联屏使用率不足5%;即将上市的纯电i8试驾反馈直言“像加高了的MPV”,对注重形象的中产家庭堪称精准打击。 而问界M8仅用34天拿下8万订单,相当于理想L8三个月的销量。 华为用行动证明:在智能汽车时代,生态协同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2025年3月,理想官方发布保价协议承诺“绝不降价”,但随后多地销售以“展车优惠”名义变相降价8000-10000元。 愤怒的车主拉出横幅:“3月提车4月贬值,诚信何在?

类似的争议贯穿产品全周期: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此次i8碰撞事件更是踩中法律红线。 东风柳汽声明指出:实验使用二手卡车未授权,碰撞角度刻意设计,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汽研虽声明测试“符合规范”,但承认其“非法定属性”。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2024年3月,被寄予厚望的纯电MPV MEGA上市即崩盘。 前卫造型引发“灵车”恶搞,55.98万定价脱离家庭用户基本盘。 内部数据显示:上市24小时订单仅1500辆,不足预期一半;上市半月后仅4000辆,不到极氪009月销量的3倍。

资源错配的连锁反应随即爆发。 理想将80%展厅资源倾注MEGA,导致L系列“无位可展”。 问界M7趁机反攻,一季度销量暴涨30%,而L系列同比下滑12%。

成萧何败萧何,理想汽车危局早铸就!-有驾

一年后的i8发布会本应是翻身仗,却因碰撞闹剧再陷漩涡。 两次纯电车型发布,两次股价大跌,暴露出理想在战略执行上的致命伤:既未守住增程基本盘,又未在纯电领域建立新优势。

理想汽车的故事像极了一场轮回: 用取巧的增程技术打开市场,用精准的家庭定位避开血战,却因技术护城河太浅被后来者淹没;用“冰箱彩电”建立差异化标签,又因配置易复制沦为行业标配;两次冲击纯电高端化,却因产品错位和营销翻车跌入信任危机。

当同行在卷智能驾驶覆盖226城时,理想还在45城徘徊;当对手将纯电续航拉至1000公里时,理想还在解释增程的环保性;当行业集体冲刺800V超充时,理想的5C快充站数量不足竞品1/4。 这场危局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