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

1995 年的嘉陵,市值能到 80 亿,是响当当的 "中国摩托第一股"。可到 2015 年,整个厂子连同商标一起,才卖了 794 万。这落差,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一个曾经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的企业,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事得从 1978 年说起。那时候全国摩托车加起来还不到 5 万台,而且 90% 都是军用的。国家一声令下,军工企业要转民用,嘉陵犯了难:造枪造炮的手艺,能用来造老百姓骑的摩托车吗?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当时厂里连台像样的设备都没有。有人从香港弄来 3 辆本田 PA50 摩托车,全厂工人就围着这三辆车拆了装、装了拆。没有图纸,就用尺子一点点量;没有模具,就靠老师傅手工打磨。就这么干了 4 个月,新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 CJ50 居然真的造出来了。这辆车才 100 斤重,最快能跑 70 公里每小时,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1979 年国庆,5 辆 CJ50 驶过天安门广场,全国都知道了嘉陵。那时候能骑上嘉陵摩托,比现在开豪车还神气。可问题也藏在这里 —— 造的车,核心技术还是人家本田的。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后来嘉陵跟本田正式合作,推出了 CJ70。这车油耗降了不少,卖得更火了。但好日子过久了,人就容易犯懒。1983 年引进 70 型四冲程技术时,厂里觉得能生产就行,没想着把缸内直喷这些真本事学到手。这就像给别人打工,只学会了拧螺丝,没学会设计图纸,早晚要出问题。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到了 90 年代,嘉陵迎来了最风光的日子。1995 年,一年就能卖 110 万辆摩托车,销售额 46.53 亿,市值冲到 80 亿。那时候厂里的工人都富得流油,重庆商场里的貂皮大衣,几乎被嘉陵的职工买空了。

可谁也没想到,嘉陵自己培养出了掘墓人。为了扩大生产,嘉陵扶持了 284 家配套厂。结果这些厂子翅膀硬了,转身就成了竞争对手。力帆、宗申、隆鑫,这些后来响彻全国的摩托品牌,最初都是靠给嘉陵做配套起家的。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更要命的是,嘉陵开始不务正业。一会儿去海南搞房地产,一会儿去广东开酒店,钱投出去不少,能收回的没多少。有人算过,那时候投到非主业上的钱,超过了总资源的 60%。

进入 2000 年,麻烦开始集中爆发。先是东南亚市场崩了。为了抢份额,大家拼命压价,最后越南市场的售价,比国内成本还低。质量自然跟不上,没多久嘉陵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就从 80% 跌到了 1% 都不到。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反观现在的云南银翔,在缅甸卖新能源车,占了当地 80% 的市场。他们就不搞低价倾销,而是靠技术换市场,把售后网点建到每个县城,这才站稳了脚跟。

国内市场也不省心。从 2003 年开始,全国 70 多个城市陆续出台禁摩令。北京当时光是滞销的嘉陵库存,就堆得像小山一样。整个市场一下子萎缩了 40% 多,嘉陵的日子更难了。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这时候电动化浪潮已经来了,2006 年宗申就提醒过行业要转型。可嘉陵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 46 岁,对新技术反应慢半拍。等他们想搞电动车时,雅迪、爱玛这些牌子已经起来了。

说到底,还是老国企的毛病没改过来。技术上,单缸发动机用了 30 年都没大变化,2008 年推出的 DLN133 引擎,也没能扭转颓势。从最早仿 CJ50,到后来研发 JH600,自己的专利还不到 30%。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管理上更是乱。一个决策要经过 8 个层级才能拍板,等决定做出来,市场早就变了。2006 年,净利润一下子从 10 亿变成亏损 2.58 亿,就是这么拖出来的。

现在回头看,嘉陵的教训,每个企业都该记取。技术上依赖别人,就像把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嘉逸新能源 2022 年研发投入占比 4.8%,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这才是正道。

打价格战更是饮鸩止渴,越南市场的教训够深刻了。而面对政策变化,也不是没办法。隆鑫去做无人机,宗申搞通航,都卖出 68 架飞机了,这就是跨界求生的智慧。

80亿到794万!嘉陵摩托从巅峰跌落:扶持对手、不抓电动化,错失转型良机-有驾

有人说,如果当年嘉陵早点搞电动化,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看看雅迪、爱玛在东南亚的份额,再想想嘉陵那些没人要的燃油车,答案不言而喻。

2019 年兵装集团重组嘉陵,把特种锂电技术转到中电科芯片那边,也算给老技术找了条新出路。现在还有人把嘉陵的老款 Super CoCo 改成复古车,搞出 "赛博朋克下乡" 的改装文化,倒成了一种新符号。

孙寿彭摔断的门牙,后来镶上了假牙。可嘉陵在转型中 "磕掉的牙",却没容易补上。从 1800 万辆的产销纪录,到 2016 年全年只卖 10 万辆,这样的落差,是整个行业的警示。

没有永远赚钱的生意,就像没有永动的机器。但创新的劲头要是没了,那就真的没救了。嘉陵的事,不是结束,而是提醒 —— 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有自己的真本事,不然再好的牌,也会打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