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没到国庆,跑网约车的师傅们已经纷纷觉得淡季的凉意提前吹上来了。往年都是国庆之后单量慢慢滑坡,没想到今年秋风刚起,单就已经跑不动了。微信群、交流群,还有各种短视频评论区里,大家一合计,这情况是真不对劲:不是单价低了,就是单量少了。开一天车,连给车加油的钱都不够。几位师傅调侃说:“平台是不是快倒闭了?我们啥时候才能见到回暖的一天?”
有师傅抱怨,前两天九个小时只拉了八十多块钱。不是他偷懒,是格外努力,愣是坐在车上干等单子。还有的说,河南这边,一天六七小时就搞了一百多公里,流水才六十多块,一天忙下来油钱都心疼。别说日进斗金了,有时候连“糊口”都算不上。平台的营销广告还是天天在刷,那些“轻松日入五百”的宣传,现在听听真有点像童话。
其实这波淡季,师傅们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往年淡季的确也有,但今年的情况的确是提前发生,让大家都措手不及。过去不少师傅等着夏天过去再收紧裤腰带,结果发现今年刚转凉,活儿就慢了下来。要说大家都闲着也不是,活跃在路上的车还是多,单子偏偏就不如以前热闹。
为了抢客户,平台出起各种优惠券,接单端上的各种新活动就像下饺子一样全出来了。乘客看着觉得便宜,司机一看单价就犯愁。订个单也许乘客能省五块八块的,最后亏出去的全落司机头上。平台的促销和补贴,看着是帮大家拉活实则无形中把司机的每公里收入给削得越来越薄,最后还得司机多踏点里程,多熬点时间,在车里熬夜通宵。以前有人说,干网约车是给自己打工,时间自由,现在一到淡季只有不停拉车轮,才能保证钱包不瘪。
司机们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尤其是开的年头多的老司机,很快就摸出一套安全的生存法则:尽量把出车时间卡在早晚高峰或者热门商圈,哪里人扎堆儿去哪候着。别的时间,不如去休息一下,省点汽油电费。充电的师傅也知道,挑夜里或者优惠时段去充电,少点花销多点净利润。大家在群里交流的也多了,怎么控成本、什么地方人气高,都是现在路上的热门话题。反正那句话,剩者为王,谁能熬住淡季,等旺季来了就还能多分一杯羹。
说到底,单子少成这个样子,也不是天灾人祸。现在城市车满为患,网约车早就没了之前三五年刚兴起那会儿的风光。新司机没少进,老的师傅也不舍得退。大家都还指望着车吃饭,粥多人少难免抢得激烈。平台再怎么优惠促销,最后成本总得算一笔明白账,羊毛出在羊身上,司机就只能苦中作乐,把希望放到下个旺季。
而且,眼下大家都在说,这波淡季来得早,按以往经验,下半年说不定还有补贴大战。平台接下来还可能再发新一轮优惠券,拉着师傅们拼低价抢单。小范围降价是常态,说不定哪天连订单基础价都要变。司机师傅们明白,这一折腾,收入铁定是好看不了。原本盼着平台发福利,最后真的把自己给卷死了,满打满算,日流水不但没多,可能还得加个班才能保住。
时候一长,有些人扛不住就想着干脆歇歇,转做点别的营生。能挺住的就咬牙等着,说不定哪天政策宽松或者平台补贴多了。也有不少新司机入行时抱着“月入过万”的梦想,结果没两个月就自知冷暖。网约车行业说白了不是什么暴利生意,真有“捡钱”的活,平台不早开成印钞厂了?偏偏不少外行还以为只要车一开出门,钱就是自己的,结果现实巴掌打得啪啪响。
最近评价区里交流得最热烈的话题,无外乎就是:到底是哪儿单量还像样,哪个时段还有生机。跑东郊?说不定客人多但路远,耗油还多,回来一算还不如老老实实混个小区门口。一些头脑灵活的老司机还研究怎么配单才能效率更高,两单拼一起,折算完时间还能多拉点流水。还有的干脆组队接送,把乘客高峰时间段的需求拉满,其余时间就休息,别再死扛着胡乱乱跑。
当然,也不能指望这种办法彻底扭转局面。平台是明白账,司机也不是傻子。打车贵了没人愿意出门,便宜了司机吃不消。平台如今是想多抢市场,寡头互拼价,谁都不肯先让路。司机干着活,像是陪跑的角色,什么时候跑出来,什么时候落队,没人说得准。才几个淡季,大家的生存压力就上来了,等哪天热乎气再来,门槛和规则说不准是不是还要再洗牌。
师傅们的路越开越远,空车的时间却越来越长。以前一天能跑二三十单,现在运气不好十几单都够呛。单价压下来,满打满算时间也没比上班族轻松多少,碰上车堵油贵,回去一算甚至倒贴。偶尔还得赶上大雨、暴雪、闹市限号,啥都得自己扛。
而且,平台对司机的考核越来越细,什么星级评分、服务质量,稍微有点投诉就影响分成。拉个活儿,光得把人安全送到地方不算,“服务态度”“车内清洁”“路线是否合理”,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大事。活又多,挣钱不见见涨,谁还舍得把当年刚入行那股热情留到今天?
每回有师傅抱怨,底下马上有人安慰:“大家现在都难,熬过去就好了!”但都心里明白,这淡季才刚开始,等后面还不知有多少关要闯。平台可能还会升级规则,加大补贴投放力度,折腾来折腾去,总归压力转嫁到司机身上,最后剩下的还是谁能坚持得住。
年轻师傅还好,有点家底或者别的活路。年纪稍长的,正指望仗着经验在路上多挣点。有些人心里盘算,要不要维系下去,还是换条活路。整个行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次曙光。未来变数太多,眼下都只想稳一手。
做这行,谁也没想着大富大贵,大多数人就图个能养家糊口。车是工具,路是桥梁。不少师傅跟家里人说,就当多一份灵活副业,遇到再难的日子还能多熬上一阵。
说白了,跑网约车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个能“开着车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美差了。远不及。熬过淡季,才能迎来暖春。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